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修复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河流污染日益严重,而传统的治理方法包括: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水生植物或者微生物来净化水体,效果短期内不明显并且阻碍了河流的通航能力;物理方法有人工曝气等,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造价昂贵,破坏了原有的水环境系统;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利用化学药剂有可能会对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以及一些不可控制的连锁反应发生。
3.潜流带是一种可以处理非点源污染的溪流中的天然生物反应器;潜流带为河床和河岸沉积物提供了氧化还原条件、溶质和微生物之间的接触、以及较长停留时间。这种动态环境为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提供了条件,减少了地表径流中过量的污染物,因此被称为河流肝脏。
4.但是,现有的用于污染河道治理的装置对于污水的潜流交换能力较弱,而且收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用高效、能够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底板、潜流框架和加固块;底板前端设置有导流部,上端面后端设置有安装槽;
7.潜流框架活动插接在安装槽上,潜流框架为内部中空、侧面镂空设置的立方体结构,潜流框架内部填充有砾石颗粒,潜流框架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均填充有石块;
8.加固块通过插块活动插接在潜流框架上端,加固块靠近导流部的一侧倾斜设置,加固块顶部设置有种植槽,加固块内部靠下位置设置有开孔,加固块的两个侧面与开孔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过水孔,开孔内部倾斜设置有3

6个多孔板,相邻两个多孔板之间填充有生物炭颗粒,加固块内部靠上位置设置有2

4个溢流通道,加固块靠近导流部的一侧,且与各个溢流通道位置对应处均滑动设置有活动板,各个活动板下端均设置有卸力板。
9.进一步地,潜流框架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外侧均设置有加固钢丝网,通过设置加固钢丝网,能够避免潜流框架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填充的石块在水流冲击下脱落,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10.进一步地,底板上端面设置有排淤板,排淤板为三角形板,且排淤板的一个侧边与底板后端平行设置,利用排淤板将河水冲刷的污泥导向底板两侧,避免河道中污泥等污染物对潜流框架造成堵塞,提高潜流框架对于河道中污水的潜流交换效率。
11.进一步地,底板下端面设置有透水板,利用透水板对河道底部的暗流进行阻挡,同
时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处理。
12.进一步地,各个多孔板相互平行,且各个多孔板上的网孔相互交错设置,通过设置相互平行的多孔板,当河道水流经过过水孔后,依次经过各个多孔板上的网孔,延长了污水在开孔内部的停留时间,利用生物炭颗粒作为污水处理的碳源,提高了河道基质的反硝化能力,进而提高了装置的河道治理效果和治理能力。
13.进一步地,各个多孔板上网孔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当河道污水经过多孔板上不同直径的网孔时,河道污水的流速发生变化,从而提高了河道污水的潜流交换效率。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底板放置在待治理河道底部,并时导流部位于河道上游;将潜流框架活动插接在安装槽内部,在潜流框架的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填充石块,并利用加固钢丝网对其进行固定,在潜流框架内部填充砾石颗粒;将加固块通过插块活动插接在潜流框架上端,并使加固块上的倾斜部朝向河道上游方向;在种植槽内种植挺水植物,利用挺水植物的根系吸收河道污水中的污染物;河道污水通过石块与砾石颗粒形成的潜流带时,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缓解污染水体,河道污水通过加固块上的开孔后,依次经过各个多孔板,以生物炭颗粒作为污水处理的碳源,对河道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反硝化处理;同时,当河道污水经过多孔板上不同直径的网孔时,河道污水的流速发生变化,促进了河道污水的潜流交换;当河道中水流较大时,卸力板在水力冲击作用下推动活动板,从而将溢流通道打开,避免装置在较大水力冲击作用下而损坏。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通过在潜流框架内填充不同孔隙率的石块与砾石颗粒,当河道污水经过石块与砾石颗粒形成的潜流带时,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缓解污染水体,增强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交换,增强河流的自净自净能力;通过在开孔内设置孔径不同的多孔板,极大的延长了河道污水的停留时间,同时有效促进了河道污水的交换能力,从而改善了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

底板、10

导流部、11

安装槽、12

排淤板、13

透水板、2

潜流框架、20

加固钢丝网、3

加固块、30

插块、31

种植槽、32

开孔、33

过水孔、34

多孔板、35

溢流通道、350

活动板、351

卸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底板1、潜流框架2和加固块3;底板1前端设置有导流部10,上端面后端设置有安装槽11;底板1上端面设置有排淤板12,排淤板12为三角形板,且排淤板12的一个侧边与底板1后端平行设置,利用排淤板12将河水冲刷的污泥导向底板1两侧,避免河道中污泥等污染物对潜流框架2造成堵塞,提高潜流框架2对于河道中污水的潜流交换效率;底板1下端面设置有透水板13,利用
透水板13对河道底部的暗流进行阻挡,同时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处理;
22.如图1、2所示,潜流框架2活动插接在安装槽11上,潜流框架2为内部中空、侧面镂空设置的立方体结构,潜流框架2内部填充有砾石颗粒,潜流框架2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均填充有石块;潜流框架2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外侧均设置有加固钢丝网20,通过设置加固钢丝网,能够避免潜流框架2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填充的石块在水流冲击下脱落,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23.如图1、2、3、4所示,加固块3通过插块30活动插接在潜流框架2上端,加固块3靠近导流部10的一侧倾斜设置,加固块3顶部设置有种植槽31,加固块3内部靠下位置设置有开孔32,加固块3的两个侧面与开孔32位置对应处设置有过水孔33,开孔内部倾斜设置有4个多孔板34,相邻两个多孔板34之间填充有生物炭颗粒,各个多孔板34相互平行,且各个多孔板34上的网孔相互交错设置,通过设置相互平行的多孔板34,当河道水流经过过水孔33后,依次经过各个多孔板34上的网孔,延长了污水在开孔32内部的停留时间,利用生物炭颗粒作为污水的碳源,提高了河道基质的反硝化能力,进而提高了装置的河道治理效果和治理能力;各个多孔板34上网孔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当河道污水经过多孔板34上不同直径的网孔时,河道污水的流速发生变化,从而提高了河道污水的潜流交换效率;加固块3内部靠上位置设置有3个溢流通道35,加固块3靠近导流部10的一侧,且与各个溢流通道35位置对应处均滑动设置有活动板350,各个活动板350下端均设置有卸力板351。
24.使用时,将底板1放置在待治理河道底部,并时导流部10位于河道上游;将潜流框架2活动插接在安装槽11内部,在潜流框架2的各个侧面的镂空处填充石块,并利用加固钢丝网20对其进行固定,在潜流框架2内部填充砾石颗粒;将加固块3通过插块30活动插接在潜流框架2上端,并使加固块3上的倾斜部朝向河道上游方向;在种植槽31内种植挺水植物,利用挺水植物的根系吸收河道污水中的污染物;当河道污水通过石块与砾石颗粒形成的潜流带时,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缓解污染水体,河道污水通过加固块3上的开孔32后,依次经过各个多孔板34,以生物炭颗粒作为污水处理的碳源,对河道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反硝化处理;同时,当河道污水经过多孔板34上不同直径的网孔时,河道污水的流速发生变化,促进了河道污水的潜流交换;当河道中水流较大时,卸力板351在水力冲击作用下推动活动板,从而将溢流通道35打开,避免装置在较大水力冲击作用下而损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2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