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交通限高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2



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交通限高架。


背景技术:

2.交通限高架一般应用于桥梁、隧道等对车辆通行高度有限制的位置,是限制大型车辆通过重要桥梁公路段的主要措施,其作用是阻碍超高车辆的通行,从而避免对桥梁、隧道等的损坏。
3.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1062154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车辆限高架,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包括支撑架、摆臂、阻拦杆,所述支撑架为倒u型结构,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横杆,所述支撑架的两支撑杆分别转动连接摆臂,所述两个摆臂远端分别设置固定箍,所述阻拦杆使用若干根连接绳悬挂于所述支撑架的中间部位,所述阻拦杆的两端由所述固定箍连接摆臂。所述摆臂的远端由连接绳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摆臂、阻拦杆设置为空心结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汽车驾驶员依靠肉眼观察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车辆撞到限高架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驾驶员准确判断车体高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辆撞到限高架上,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交通限高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交通限高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一体式交通限高架,包括架体和限高梁,所述架体包括两根竖梁和设置在两根竖梁之间的横梁,所述限高梁固定设置在两根竖梁之间并位于横梁的下方,所述限高梁的一侧设置有警示牌,所述限高梁的另一侧设置有触碰机构,所述触碰机构能够驱动警示牌沿竖直方向升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限高梁上设置警示牌和触碰机构,当车辆的高度超过限高高度时,车辆会撞击到触碰机构,触碰机构在受到撞击后能够驱动警示牌下降,从而使司机能够及时发现车辆超高而采取刹车措施,避免车辆继续行进与限高梁发生撞击,导致车辆卡在限高梁或撞断限高梁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9.可选的,所述触碰机构包括触碰板,所述触碰板朝向限高梁的一面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长度方向与触碰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联动杆滑动穿设在限高梁内,所述警示牌上设置有联动绳,所述联动杆与联动绳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警示牌的高度高于限高梁底面的高度,警示牌处于隐藏状态;当车辆撞击到触碰板时,触碰板向靠近限高梁的方向运动,限高梁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联动杆向限高梁内插设,联动绳不再受联动杆的拉力,警示牌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联动绳向下移动,当警示牌的高度低于限高梁底面的高度时,司机即能够观察到警示牌,从而能够及时采取刹车措施,以避免撞击到限高梁。
11.可选的,所述限高梁上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联动杆滑动穿设在通孔内并延伸至限高梁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座能够对联动杆起到一定的导向及支撑作用,从而提高联动杆的可靠性。
13.可选的,所述触碰板与导向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联动杆的外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辆撞击到触碰板后,司机及时刹车并倒车,触碰板不再受车辆施加的压力,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触碰板向远离限高梁的方向移动回初始位置,以方便后期的正常使用。
15.可选的,所述触碰板远离限高梁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撞击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触碰板上设置柔性撞击块,当车辆撞击到柔性撞击块时,柔性撞击块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车辆直接与触碰板发生刚性碰撞而导致触碰板发生损坏。
17.可选的,每根所述竖梁的两侧均设置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与竖梁之间连接有加强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竖梁的两侧设置斜撑杆,并在斜撑杆与竖梁之间设置加强杆,以便于对竖梁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竖梁安装后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多个照明灯,多个所述照明灯沿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横梁上设置多个照明灯,以便于在夜间起到照明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夜间行车安全。
21.可选的,所述限高梁上设置有第一标识牌和第二标识牌,所述第一标识牌用于标识限高高度,所述第二标识牌用于标识限重重量。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限高梁上设置第一标识牌和第二标识牌,以便于让司机得知限高高度和限重重量,从而对司机起到提醒作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在限高梁上设置警示牌和触碰机构,当车辆的高度超过限高高度时,车辆会撞击到触碰机构,触碰机构在受到撞击后能够驱动警示牌下降,从而使司机能够及时发现车辆超高而采取刹车措施;
25.2.本技术通过在触碰板与导向座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在车辆撞击到触碰板并进行倒车操作后,触碰板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限高梁的方向移动回初始位置,以方便后期使用;
26.3.本技术通过在触碰板上设置柔性撞击块,对撞击到触碰板的车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避免车辆直接与触碰板发生刚性碰撞而导致触碰板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触碰机构受到撞击后的状态。
28.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触碰机构受到撞击前的状态。
29.图3是本技术触碰机构和警示牌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11、竖梁;111、斜撑杆;112、加强杆;12、横梁;13、反光条;2、限高梁;21、导向座;22、第一标识牌;23、第二标识牌;3、警示牌;31、联动绳;4、触碰机构;41、触碰板;411、柔性撞击块;42、联动杆;43、复位弹簧;5、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一体式交通限高架,参照图1、图2,包括架体1和限高梁2,架体1由两根竖梁11和一根横梁12组成,每根竖梁11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斜撑杆111,斜撑杆111与竖梁11之间还焊接有加强杆112,斜撑杆111和加强杆112能够对竖梁11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竖梁11安装后的稳定性。横梁1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根竖梁11的顶部,横梁12和竖梁11上均粘贴有警示条,以便于对过往的车辆起到警示作用。限高梁2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两根竖梁11之间,且限高梁2位于横梁12的下方,对过往的车辆起到限高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型车辆不受限制而压坏道路。
33.参照图1,横梁12上的顶部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照明灯5,以便于在夜间起到照明作用,从而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限高梁2上安装有第一标识牌22和第二标识牌23,第一标识牌22上标识有限高高度,第二标识牌23上标识有限重重量,对司机起到提醒作用。
34.参照图1、图2,限高梁2的一侧安装有警示牌3,限高梁2的另一侧安装有触碰机构4,当车辆撞击到触碰机构4时,触碰机构4能够驱使警示牌3沿竖直方向下降,从而使过往的司机能够及时发现车辆超高而采取刹车措施。
35.参照图3,触碰机构4包括触碰板41,触碰板41朝向限高梁2的一面垂向焊接有两根联动杆42,限高梁2上焊接有两个导向座21,两个导向座21上均开设有通孔,两根联动杆42一一对应滑动穿设在两个通孔内并延伸至限高梁2内,警示牌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绳31,联动绳31远离警示牌3的一端与联动杆42固定连接。触碰板41与导向座21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43,复位弹簧43套设在联动杆42的外部。
36.触碰板41未受到撞击的情况下,警示牌3的高度高于限高梁2底面的高度,警示牌3处于隐藏状态;当车辆撞击到触碰板41时,触碰板41向靠近限高梁2的方向运动,限高梁2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联动杆42向限高梁2内插入,联动绳31不再受联动杆42的拉力,警示牌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联动绳31向下移动,当警示牌3的高度低于限高梁2底面的高度时,司机即能够观察到警示牌3,从而能够及时采取刹车并倒车的措施,触碰板41不再受车辆施加的压力,在复位弹簧43的弹力作用下,触碰板41向远离限高梁2的方向移动回初始位置,以方便后期的正常使用。
37.参照图3,触碰板41远离限高梁2的一侧还粘结有柔性撞击块411,当车辆撞击到柔性撞击块411时,柔性撞击块411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车辆直接与触碰板41发生刚性碰撞而导致触碰板41发生损坏。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一体式交通限高架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限高梁2上设置警示牌3和触碰机构4,当车辆的高度超过限高高度时,车辆会撞击到触碰机构4,触碰机构4在受到撞击后能够驱动警示牌3下降,从而使司机能够及时发现车辆超高而采取刹车措施,避免车辆继续行进与限高梁2发生撞击,导致车辆卡在限高梁2或撞断限高梁2等交通事故的发
生。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2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