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废气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5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废气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2.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称之为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更加完善,目的在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市政污水设施作为城市核心区域广泛分布的固定市政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恶臭是指一切能刺激人的嗅觉气管,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损坏生活环境以及人体健康的气味,市政污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细菌、有机污染物,市政污水散发的恶臭对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均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目前污水处理厂恶臭废气处理的常用工艺有光氧、植物液、微生物等净化方式。单一方式都对恶臭异味的同步处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废气除臭系统,该除臭系统将多种废气除臭方式配合使用,提升除臭效率和效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废气除臭系统,该除臭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依次连通的紫外光氧腔、预喷淋腔、生物过滤腔和介质降解腔,所述紫外光氧腔上设有进气口,所述介质降解腔上设有排气口,各腔之间的连通口依次上下错落设置,以使得废气能够完全经过前一腔室处理后再进入下一腔室。
6.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处设有进气缓冲腔。
7.优选地,所述紫外光氧腔中形成有s形气流通道,所述s形气流通道中设有至少一个紫外灯。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处设有延伸至所述s形气流通道中的导流板。
9.具体地,所述预喷淋腔中设有第一布水填料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布水填料层上方的用于向所述第一布水填料层喷洒水的第一喷头。
10.具体地,所述生物过滤腔中部设有生物填料层,且所述生物填料层将所述生物过滤腔分为布气腔和缓冲腔。
11.具体地,所述缓冲腔中设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连接喷淋水。
12.具体地,所述介质降解腔中设有第二布水填料层和位于所述第二布水填料层上方的第三喷头,所述第三喷头连接电解水。
13.优选地,所述介质降解腔后连接有出气腔,所述出气腔中设有除雾填料。
14.进一步地,所述出气腔上通过排气管道连接有排风机。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中设依次连通的紫外光氧腔、预喷淋腔、生物过滤腔和介质
降解腔,使得废气进入其中依次被断链及氧化、洗涤、生物分解、降解净化,最后达标排放,多种废气处理方式结合使用,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方式,同步处理效果更好、处理效率也更高;每个腔室之间的连通口依次上下错落设置,以使得废气在前一腔室中尽量充分处理后才能进入下一腔室,提升处理效果;
17.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紫外光氧腔中形成有s形气流通道,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延长废气行进路径,延长其在紫外光氧腔中的行进时间,被紫外灯照射的时间也就更长,分子断链更彻底。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进气口、2-紫外灯、3-紫外光氧腔、4-导流板、5-壳体、6-第一喷头8-缓冲腔、9-第二喷头、10-第三喷头、11-除雾填料、12-烟囱、13-排风机、14-排气管道、15-放净口、16-出气腔、17-介质降解腔、18-第二布水填料层、19-放净口、20-生物过滤腔、21-生物填料层、22-第一布水填料层、23-预喷淋腔、24-进气缓冲腔、25-放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3.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描述中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涉及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外”、“内”、“上”、“下”等均是按照废气除臭系统中零部件正常所指的方位类推所具有的含义,例如,气体所经过的部位为内,与之相对的部位则为外。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下文中填料采用火山岩、塑料球等填料。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水处理废气除臭系统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中设有依次连通的紫外光氧腔3、预喷淋腔23、生物过滤腔20和介质降解腔17,所述紫外光氧腔3上设有进气口1,所述介质降解腔17上设有排气口,各腔之间的连通口依次上下错落设置,以使得废气能够完全经过前一腔室处理后再进入下一腔室。
28.本实用新型中,废气从进气口1进入紫外光氧腔3被断链及氧化,然后进入预喷淋
腔23洗涤,经洗涤净化后进入生物过滤腔20,废气中的可解降物质被该生物填料层21上附着的微生物分解,生物降解后的废气流入后续的介质降解腔17,进一步降解净化,最后达标排放。本实用新型将多种废气处理方式结合使用,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方式,同步处理效果更好、处理效率也更高。
29.每个腔室之间的连通口依次上下错落设置,以使得废气在前一腔室中尽量充分处理后才能进入下一腔室,提升处理效果。
30.所述进气口1处设有进气缓冲腔24,气流经过进气缓冲腔24减速缓冲,使其在后续的处理室中平稳行进,进而处理更彻底。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紫外光氧腔3中形成有s形气流通道,所述s形气流通道中设有至少一个紫外灯2。废气在s型气流通道中行进,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延长废气行进路径,延长其在紫外光氧腔3中的行进时间,被紫外灯2照射的时间也就更长,分子断链更彻底。此外,紫外灯还可产生少量臭氧,对断链后的污染分子进行初步氧化降解。多个紫外灯2可使用不同波段的uv紫外灯,以加强分解和氧化效果。
32.所述进气口1处设有延伸至所述s形气流通道中的导流板4,以将废气直接引入所述s型气流通道的进气端。
33.具体地,所述预喷淋腔23中设有第一布水填料层22和位于所述第一布水填料层22上方的用于向所述第一布水填料层22喷洒水的第一喷头6。第一喷头6将循环水喷淋到第一布水填料层22上,使循环水均匀分布与废气充分接触,加强洗涤效果。同时循环水在此段调节了废气的ph值,使得废气具有合适的ph值进行后续生物降解反应。
34.而所述生物过滤腔20中部设有生物填料层21,且所述生物填料层21将所述生物过滤腔20分为下部的布气腔和上部缓冲腔8。布气腔的空间较大,气流进入后会减速扩散,经过上部的生物填料层21,废气中的可解降物质被该生物填料层21上附着的微生物分解,然后再流入缓冲腔8。将微生物菌群固定在填料上,当污染气体经过微生物表面时,可从污染气体中获得营养源的那些微生物菌群,在合适的温度、湿度、ph值等条件下,将会得到快速生长、繁殖,并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当废气由其中通过时,有机物被生物膜表面的水层吸收后被微生物吸收和降解,得到净化再生的水被重复使用。污染物去除的实质是以废气做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吸收、代谢及利用。
35.所述缓冲腔8中设有第二喷头9,所述第二喷头9连接喷淋水,向生物填料层21上喷洒循环水保持生物填料层21中的适当湿度,进而保证生物填料层21的反应活性。
36.所述介质降解腔17中设有第二布水填料层18和位于所述第二布水填料层18上方的第三喷头10,所述第三喷头10连接电解水。生物降解后的废气再经缓冲腔8流入后续的介质降解腔17,该区由第三喷头10向第二布水填料层18上喷洒电解水,使废气在第二布水填料层18上与电解水充分接触,得到降解净化。介质降解水是新型电生功能水,由自然水经过降解设备(如宝鸡双瑞钛阳极钛制品公司的型号为bq—01tdr的电解水机)而产生。介质降解水是具有高能量场的超气态电素流设备,通过技术控制,快速产生大量的碱性还原水、酸性氧化水与中性水,水中包含大量具有氧化性或者还原性的自由基,以将废气中的恶臭分子充分降解。
37.作为本实用新型介质降解腔17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介质降解腔17的底部装有电解水,生物过滤腔20与介质降解腔17的连通口处连接气管,该气管延伸至电解水中,使其中废
气经过电解水降解。
38.经过紫外光氧、喷淋洗涤、生物降解和介质降解后的废气,其中恶臭成分基本被去除,达到排放标准。但为了除去其中水雾,所述介质降解腔17后连接有出气腔16,所述出气腔16中设有除雾填料11,当含水雾的废气流过时,会使水雾被截留。
39.为了加快工作效率,所述出气腔16上通过排气管道14连接有排风机13。排风机13将废气从排气管道14抽出。必要时,通过末端的烟囱12向高空排放。
40.系统底部的水,通过各腔底部的放净口进行排空换水。
4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42.如图1所示,该污水处理废气除臭系统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中设有依次连通的紫外光氧腔3、预喷淋腔23、生物过滤腔20、介质降解腔17、出气腔16,壳体5外设烟囱12,所述紫外光氧腔3的底部设有进气口1,所述进气口1处设有延伸至所述s形气流通道中的导流板4,所述介质降解腔17上设有排气口,进气口1处设有进气缓冲腔24,所述紫外光氧腔3中形成有s形气流通道,所述s形气流通道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弯道中设有3个紫外灯2,第一个使用254nm波段的uv紫外灯,第二弯道使用185nm波段的uv紫外灯。预喷淋腔23中设有第一布水填料层22和位于所述第一布水填料层22上方的用于向所述第一布水填料层22喷洒水的第一喷头6。生物过滤腔20中部设有生物填料层21,且所述生物填料层21将所述生物过滤腔20分为布气腔和缓冲腔8,所述缓冲腔8中设有第二喷头9。介质降解腔17中设有第二布水填料层18和位于所述第二布水填料层18上方的第三喷头10。出气腔16上通过排气管道14连接有排风机13,以将出气腔16中的气体抽入烟囱12中排放。紫外光氧腔3与预喷淋腔23的连通口位于紫外光氧腔3和预喷淋腔23的顶部,预喷淋腔23与生物过滤腔20的连通口位于预喷淋腔23和生物过滤腔20的底部,生物过滤腔20与介质降解腔17的连通口位于生物过滤腔20和介质降解腔17的顶部,介质降解腔17与出气腔16的连通口位于第二布水填料层18的下方。紫外光氧腔3的底部设有放净口25,生物过滤腔20的底部设有放净口18,出气腔16和介质降解腔17的底部连通,在出气腔16底部设放净口15。
43.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壳体5中设依次连通的紫外光氧腔3、预喷淋腔23、生物过滤腔20和介质降解腔17,使得废气进入其中依次被断链及氧化、洗涤、生物分解、降解净化,最后达标排放,多种废气处理方式结合使用,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方式,同步处理效果更好、处理效率也更高;每个腔室之间的连通口依次上下错落设置,以使得废气在前一腔室中尽量充分处理后才能进入下一腔室,提升处理效果。
4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2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