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使用该电池模组的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例如在通讯基站、储能系统、动力车辆等领域,一般需要使用具有大容量的动力锂电池作为电源。而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有膨胀、变形现象出现。如何应对电芯膨胀,是电池技术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常见的应对方法是物理限制,即通过电池模组的结构,来抵抗膨胀力。在大模组的结构中,电芯的数量较多,多个电芯的膨胀力叠加,对电池模组的结构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能够有效应对多个电芯的膨胀力叠加,避免电池组膨胀带来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5.壳体;
6.电芯舱,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舱包括至少两个舱室;
7.至少两个电芯组,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舱室内;
8.管理单元,设置在所述电芯舱上并与所述电芯组电连接。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舱室之间设置有隔板。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电芯舱呈方形,其中一个面为敞开面,所述隔板垂直所述敞开面。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电芯舱是一体成型的。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电芯舱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敞开面处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管理单元包括主控模块和采集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设置在所述电芯舱的端面上,所述采集模块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至少一个盖组件;所述电芯舱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盖组件盖合在所述本体的开口处。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一盖组件,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二盖组件。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盖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二盖组件上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管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电芯组电连接。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9.通过将电芯舱分为若干个舱室,每个舱室内设置一个电芯组,则电芯组的膨胀被其所在舱室的侧壁阻挡,不会与相邻的电芯组的膨胀相叠加,相当于将所有电芯组的膨胀分割成多个单元,而不会叠加在一起产生更大的膨胀力,从而有效避免了电芯组膨胀带来的安全风险。
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的分解图;
23.图3是图1的局部分解图,其中壳体本体的一个面没有显示。
24.图4是图1的电池模组去除壳体本体后的局部分解图;
25.图5是电芯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第一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第二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0

壳体,11

容纳空间,12

本体,121

第一开口,122

第二开口,13

第一盖组件,131

把手,132

第一接口,133

第一通孔,14

第二盖组件,15

导向槽,141

第二接口,142

第二通孔,20

电芯舱,21

舱室,22

隔板,23

加强肋,24

盖板,25

螺纹孔柱,41

主控模块,42

采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另外,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壳体10、电芯舱20以及电芯组30。壳体10具有容纳空间11,电芯舱20设置在壳体10的容纳空间11内。电芯舱20包括至
少两个舱室21,每个舱室21可以设置一个电芯组30。电芯组30可以由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任意一种电池组成的,例如由多个锂电池组成的软包电芯组。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电芯舱20至少一面是敞开的,以供电芯组30出入。如图5所示,电芯舱20内部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组30的至少两个舱室21,相邻的舱室21之间采用隔板22隔开,一个舱室21对应一个电芯组30。舱室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此处以舱室21的数量为三个作为示例进行描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电芯舱20大致呈长方体,具有一个敞开面,至少一个隔板22垂直该敞开面设置,将电芯舱20分为至少两个舱室21。如果设置多个隔板22时,多个隔板22并行设置。应当理解,也可以根据电芯组30的形状将电芯舱20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柱形、凸台状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芯舱2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加强肋23,以提高电芯舱20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芯舱2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34.如图3所示,在电芯舱20的敞开面处还可以设置盖板24,以盖合在敞开面上。当将电芯组30放入后舱室21后,将盖板24盖合在敞开面处。盖板24可拆卸地固定在电芯舱20上,固定方式可以是紧固件固定、卡扣固定等方式。其中,隔板22的高度可以略低于舱室21的深度,即隔板22的顶部与敞开面不平齐,当盖板24放置在敞开面处后,与隔板22的顶端接触,从而使得盖板24的外表面正好与敞开面的边缘处平齐。
35.为了实现对电池的智能管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管理单元。管理单元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任意一种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实现对电池的参数检测、监测电池的工作状态、数据记录及分析、实时显示等功能的一项或多项,以及还可以通过通讯组网实现与上层服务器、移动终端的通讯和数据交互,实现电池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管理单元包括主控模块41和采集模块42,其中,采集模块42用于采集电池的参数、工作状态等信息,然后上报给主控模块41,主控模块41实现诸如数据分析、实时显示、通讯交互、管理和控制电池等功能。主控模块41和采集模块42可以集成在一个电路板上,然后将该电路板设置在电芯舱20的侧壁上,通过电芯舱20侧壁的开孔以及数据线与电池连接。主控模块41和采集模块42也可以分开独立设置,如图所示,可以将主控模块41集成在一个电路板上,将采集模块42集成在另一个电路板上,然后可以将主控模块41设置在电芯舱20的第一端面上;将采集模块42设置在垂直第一端面的侧面上,也可以设置盖板24上,主控模块41与采集模块42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盖板24上设置有与采集模块42匹配的安装位置,将采集模块42通过螺丝固定在盖板24上。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本体12和盖组件,其中本体12围合形成容纳空间11,用于放置电芯舱20。本体12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供电芯舱20进出,在开口上设置有盖组件,在盖组件上可以设置电源接口、数据线接口等,电源接口和数据线接口与主控模块41上的对应组件连接,从而能够方便地将电池模块与外界设备实现电连接,实现充放电、数据传输等功能。盖组件上还可以设置把手131,方便搬运电池模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壳体10的本体12形状与电芯舱20匹配,包裹在电芯舱20外围,例如,本体12呈方形结构,内部形成与电芯舱20形状匹配的方形容纳空间11。本体12上相对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开口,即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在第一开口121处设置第一盖组件13,第二开口122处设置第二盖组件14。本体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可以采用铝制成。在电芯舱20上朝向第二开口122的侧壁上设置螺纹孔柱25,然后将第二盖组件14通过螺纹紧固的方式连接至电芯舱20,
当然也可以采用卡合的方式连接。第一盖组件13设置在第一开口121处,如图6所示,第一盖组件13上可以设置供第一接口132穿过的第一通孔133,第一接口132模块穿过该第一通孔133后连接至主控模块41,可以包括电源端子和数据线端子。如图7所示,第二盖组件14上设置供第二接口141穿过的第二通孔142,第二接口141穿过第二通孔142后通过线束与电芯组30连接。可以将第二盖组件14设置为与耗电设备接触,则第二盖组件14的外侧面应该与耗电设备的接触面形状匹配,一般可以设置为平面,则第二接口141内凹于第二盖组件14的外侧面;此时,可以在第一盖组件13上设置把手131,便于搬运电池模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利用把手131将电池模组插入耗电设备的电池舱内,放置到位后,第二盖组件14上的第二接口141与耗电设备上的对应接口连接;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将电池模组从耗电设备上拆除或安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本体12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与电芯舱20的加强肋23配合的导向槽15,当电芯舱20安装进入本体12时,加强肋23可以沿着导向槽15滑动,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3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了上述电池模组。该车辆可以是电动自行车、助力车。
3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2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