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制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电制冷机控制柜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热电制冷是以温差电现象为基础的制冷方法。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就会释放出多余的热量。反之,就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3.在热电制冷机进行使用时,会产生热量和震动,但是现有的热电制冷机控制柜其内部散热效果不够好,使得散热不够充分,且没有对热电制冷机进行减震的装置,长期震动后会使得内部零件松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对装置进行全面散热,提高装置的散热能力,还提高装置的缓冲能力。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电制冷机控制柜用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柜,所述装置柜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装置柜靠近散热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
6.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多个活塞杆,多个所述活塞杆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水箱,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圆形通孔,另外一组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气囊筒,两个所述气囊筒的内部均开设有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圆形凹槽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电扇,两组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板。
7.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圆柱,两个所述支撑圆柱靠近两端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一连接块,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平均分成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块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
8.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圆柱均固定安装在装置柜靠近底部内壁的两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活动套设在两个支撑圆柱的外表面。
9.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顶部分别旋转安装有活动杆,多个所述活动杆平均分成两组,两组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分别旋转安装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
10.优选的,多个所述活塞杆均固定安装在装置柜靠近底部内壁的两侧,两个所述水箱固定安装在装置柜靠近两侧的外表面,两个所述气囊筒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
11.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在装置柜靠近顶部内壁的两侧,所述装置柜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网,多个所述气囊筒均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外表面的底部。
12.优选的,其中一组所述活塞杆、两个第一连接管道、两个连接板和两个圆形通孔的内部相贯通,另外一组所述活塞杆、两个第二连接管道与两个气囊筒的内部相贯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缓冲机构的设置,使得带动支撑板向两侧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活塞杆受到挤压,其中一组活塞杆将其内部空气送入第一连接管道中,使得水箱中的水分将第一连接管道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通过两个连接板与多个圆形通孔进行排出,与此同时,另外一组活塞杆将空气通过第二连接管道送入气囊筒的内部,通过两个圆形凹槽的设置,使得将两个移动板进行推动,从而通过两个连接杆与两个电扇进行相对运动,使得对装置进行全面散热,提高装置的散热能力。
15.2、本实用新型中,将热电制冷机固定安放在支撑台的顶部,当装置震动时,通过支撑台传递给两个第二连接块,两个第二连接块挤压多个活动杆,使得多个活动杆带动两组第一连接块在两个支撑圆柱的外表面向两侧进行滑动,通过两个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两组第一连接块具有一定的回弹能力,从而提高装置的缓冲能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电制冷机控制柜用散热装置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电制冷机控制柜用散热装置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电制冷机控制柜用散热装置散热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电制冷机控制柜用散热装置图1中a处放大图。
20.图例说明:
21.1、装置柜;2、散热机构;201、活塞杆;202、第一连接管道;203、水箱;204、气囊筒;205、散热网;206、电扇;207、支撑杆;208、圆形通孔;209、连接板;210、第二连接管道;211、移动板;212、圆形凹槽;213、连接杆;214、支撑板;3、缓冲机构;301、支撑圆柱;302、第二连接块;303、第一连接块;304、复位弹簧;305、活动杆;4、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实施例1,如图1
‑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电制冷机控制柜用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柜1,装置柜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2,装置柜1靠近散热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3。
25.下面具体说一下散热机构2和缓冲机构3具体设置和作用。
26.如图1-图4所示,散热机构2包括多个活塞杆201,多个活塞杆201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活塞杆2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202,两个第一连接管道202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水箱203,两个第一连接管道202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9,两个连接板20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圆形通孔208,另外一组活塞杆20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210,两个第二连接管道210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气囊筒204,两个气囊筒204的内部均开设有圆形凹槽212,两个圆形凹槽212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移动板211,两个移动板21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13,两个连接杆213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电扇206,两组活塞杆20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14,多个活塞杆201均固定安装在装置柜1靠近底部内壁的两侧,两个水箱203固定安装在装置柜1靠近两侧的外表面,两个气囊筒204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07,两个支撑杆207固定安装在装置柜1靠近顶部内壁的两侧,装置柜1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网205,多个气囊筒204均固定安装在多个第一连接块303外表面的底部,其中一组活塞杆201、两个第一连接管道202、两个连接板209和两个圆形通孔208的内部相贯通,另外一组活塞杆201、两个第二连接管道210与两个气囊筒204的内部相贯通。
27.其整个散热机构2达到的效果为,当进行使用时,将热电制冷机固定安放在支撑台4的顶部,当装置进行工作时,会产生震动,通过缓冲机构3的设置,使得带动支撑板214向两侧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活塞杆201受到挤压,其中一组活塞杆201将其内部空气送入第一连接管道202中,使得水箱203中的水分将第一连接管道202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通过两个连接板209与多个圆形通孔208进行排出,与此同时,另外一组活塞杆201将空气通过第二连接管道210送入气囊筒204的内部,通过两个圆形凹槽212的设置,使得将两个移动板211进行推动,从而通过两个连接杆213与两个电扇206进行相对运动,使得对装置进行全面散热,提高装置的散热能力。
28.如图1-图4所示,缓冲机构3包括两个支撑圆柱301,两个支撑圆柱301靠近两端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一连接块303,多个第一连接块303平均分成两组,两组第一连接块303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304,两个支撑圆柱301均固定安装在装置柜1靠近底部内壁的两侧,两个复位弹簧304活动套设在两个支撑圆柱301的外表面,两组第一连接块303的顶部分别旋转安装有活动杆305,多个活动杆305平均分成两组,两组活动杆305的顶部分别旋转安装有第二连接块302,第二连接块3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4。
29.其整个缓冲机构3达到的效果为,当进行使用时,将热电制冷机固定安放在支撑台4的顶部,当装置震动时,通过支撑台4传递给两个第二连接块302,两个第二连接块302挤压多个活动杆305,使得多个活动杆305带动两组第一连接块303在两个支撑圆柱301的外表面向两侧进行滑动,通过两个复位弹簧304的设置,使得两组第一连接块303具有一定的回弹能力,从而提高装置的缓冲能力,且通过多个支撑板214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机构2的往复能力。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