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
背景技术:
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穿戴效果。
3.现如今大部分的面料主要重视穿戴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而其中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则较差,无法有效阻隔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同时长时间穿戴在身上还会滋生细菌,进而影响到穿戴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大部分的面料主要重视穿戴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而其中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则较差,无法有效阻隔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同时长时间穿戴在身上还会滋生细菌,进而影响到穿戴者的身体健康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包括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上下两端外侧设置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线,所述吸湿层的上端外侧设置有除臭层,所述吸湿层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接触层,所述除臭层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层。
6.优选的,所述抗菌层包括里层,所述里层的上端设置有外层,所述里层具体采用铜离子纤维,所述外层具体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述里层的经纱分别与里层、外层的纬纱交织,所述里层的纬纱分别与里层、外层的经纱交织。
7.优选的,所述吸湿层、连接线具体采用竹纤维,所述连接线贯穿抗菌层,所述连接线在吸湿层的内侧等距分布有多个。
8.优选的,所述除臭层具体采用银纤维,所述除臭层的厚度与吸湿层的厚度相同。
9.优选的,所述接触层具体采用香云纱,所述接触层的厚度小于除臭层的厚度。
10.优选的,所述外保护层具体采用聚酰胺纤维,所述外保护层的厚度与除臭层的厚度相同。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设置有抗菌层,其中里层采用铜离子纤维,可以阻断疾病传播,卫生保洁,具有安全性高、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外层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有效阻隔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13.2、该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抗菌层上下两端设置有吸湿层,通过连接线对抗菌层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保持抗菌层的干燥性,防止滋生细菌,吸湿层上端外侧设置有除臭层,消除臭味的同时进一步调高面料的抗菌性能,吸湿层下端设置有接触层,对皮肤具有保健
作用,除臭层上端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层,提高面料外部的防护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抗菌层、连接线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抗菌层;101、里层;102、外层;2、吸湿层;3、连接线;4、除臭层;5、接触层;6、外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包括抗菌层1、里层101、外层102、吸湿层2、连接线3、除臭层4、接触层5和外保护层6,抗菌层1的上下两端外侧设置有吸湿层2,吸湿层2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线3,吸湿层2的上端外侧设置有除臭层4,吸湿层2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接触层5,除臭层4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层6。
21.进一步的,抗菌层1包括里层101,里层101的上端设置有外层102,里层101具体采用铜离子纤维,外层102具体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里层101的经纱分别与里层101、外层102的纬纱交织,里层101的纬纱分别与里层101、外层102的经纱交织,铜离子纤维是一种功能性纤维,可以阻断疾病传播,卫生保洁,具有安全性高、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突出的抗冲击性和抗切割性,同时耐化学腐蚀、耐磨性、有较长的挠曲寿命,抗菌层1可有效阻隔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2.进一步的,吸湿层2、连接线3具体采用竹纤维,连接线3贯穿抗菌层1,连接线3在吸湿层2的内侧等距分布有多个,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吸湿层2通过连接线3对抗菌层1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保持抗菌层1的干燥性。
23.进一步的,除臭层4具体采用银纤维,除臭层4的厚度与吸湿层2的厚度相同,银纤维表面的银离子能非常迅速将阿摩尼亚及变质的蛋白质吸附其上而降低或消除臭味,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使得细菌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凝固,从而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和繁殖过程,除臭层4消除臭味的同时可进一步调高面料的抗菌性能。
24.进一步的,接触层5具体采用香云纱,接触层5的厚度小于除臭层4的厚度,香云纱具有凉爽宜人、轻薄柔软、遇水快干、不易起皱、富有身骨、除菌、驱虫,接触层5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
25.进一步的,外保护层6具体采用聚酰胺纤维,外保护层6的厚度与除臭层4的厚度相同,聚酰胺纤维无毒、质轻,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外保护层6提高面料外部的防护性。
26.工作原理:首先,抗菌层1中的里层101具体采用铜离子纤维,是一种功能性纤维,可以阻断疾病传播,卫生保洁,具有安全性高、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外层102具体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突出的抗冲击性和抗切割性,同时耐化学腐蚀、耐磨性、有较长的挠曲寿命,可有效阻隔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抗菌层1上下两端外侧的吸湿层2具体采用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通过连接线3对抗菌层1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保持抗菌层1的干燥性,吸湿层2上端外侧的除臭层4具体采用银纤维,表面的银离子能非常迅速将阿摩尼亚及变质的蛋白质吸附其上而降低或消除臭味,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使得细菌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凝固,从而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和繁殖过程,消除臭味的同时进一步调高面料的抗菌性能,吸湿层2下端外侧的接触层5具体采用香云纱,具有凉爽宜人、轻薄柔软、遇水快干、不易起皱、富有身骨、除菌、驱虫,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除臭层4上端外侧的外保护层6具体采用聚酰胺纤维,无毒、质轻,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及较好的耐腐蚀性,提高面料外部的防护性。
2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包括抗菌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1)的上下两端外侧设置有吸湿层(2),所述吸湿层(2)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线(3),所述吸湿层(2)的上端外侧设置有除臭层(4),所述吸湿层(2)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接触层(5),所述除臭层(4)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1)包括里层(101),所述里层(101)的上端设置有外层(102),所述里层(101)具体采用铜离子纤维,所述外层(102)具体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述里层(101)的经纱分别与里层(101)、外层(102)的纬纱交织,所述里层(101)的纬纱分别与里层(101)、外层(102)的经纱交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2)、连接线(3)具体采用竹纤维,所述连接线(3)贯穿抗菌层(1),所述连接线(3)在吸湿层(2)的内侧等距分布有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层(4)具体采用银纤维,所述除臭层(4)的厚度与吸湿层(2)的厚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5)具体采用香云纱,所述接触层(5)的厚度小于除臭层(4)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层(6)具体采用聚酰胺纤维,所述外保护层(6)的厚度与除臭层(4)的厚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包括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上下两端外侧设置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线,所述吸湿层的上端外侧设置有除臭层,所述吸湿层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接触层,所述除臭层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层。该高效抗菌、抗病毒面料,设置有抗菌层,里层采用铜离子纤维,外层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效阻隔细菌、病毒的传播,抗菌层上下两端设置有吸湿层,通过连接线对抗菌层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保持抗菌层的干燥性,防止滋生细菌,吸湿层上端设置有除臭层,消除臭味的同时进一步调高面料的抗菌性能,吸湿层下端设置有接触层,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除臭层上端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层,提高面料外部的防护性。的防护性。的防护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清 沈文东 曹亚峰 张必生 沈舒妍 宋兴印 姜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锵尼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07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