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透水铺装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老旧小区改造透水步道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透水铺装是一种大孔隙的铺装结构,具有良好的滤水和透水功能,主要用于城市广场、街区道路和人行步道等区域。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来越多的城市开设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其中,将人行步道进行改造,使老旧小区的人行布道成为透水步道。
3.相关技术中,透水步道铺装结构多采用底层素土层,素土层上铺设碎石中间层,然后分层浇筑透水混凝土,压实后找平及铺装透水砖并用细砂扫缝。这样虽然能在受力性能方面满足要求,但容易导致渗透性能变差。
4.因此,需要一种老旧小区改造透水步道铺装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满足承受性能要求的情况下,使透水步道铺装结构的渗透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本技术提供一种老旧小区改造透水步道铺装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老旧小区改造透水步道铺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老旧小区改造透水步道铺装结构,包括素土垫层、设在素土垫层上的废旧混凝土碎料层、设在废旧混凝土碎料层上的砂砾层、设在砂砾层上的级配碎石层、设在级配碎石层上的保护层、设在保护层上的找平层和设在找平层上的透水砖面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素土垫层和废旧混凝土碎料层能提高整个步道铺装结构的底部承受性能,还能合理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得到的废旧混凝土碎料,更节能环保。砂砾层、级配碎石层和保护层能取代传统的透水混凝土层对铺装结构进行改进,提高整个步道铺装结构的承载能力,在步道铺装结构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增强步道铺装结构的渗透性能。
9.可选的,所述砂砾层上铺设有土工布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层能有效的防止土壤颗粒和步道铺装表面的灰尘等城市杂质进入铺装结构底部,从而起到保护步道铺装结构底部结构的渗透能力。
11.可选的,所述级配碎石层由设在土工布层上的土工格栅和填充在土工格栅内的级配碎石组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格栅内填充级配碎石,土工格栅能起到对级配碎石层进行加筋的作用,提高级配碎石层的承载性能和渗透性能。
13.可选的,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厚度为180至220毫米。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级配碎石层能达到传统的透水混凝土的同样的承载能力的同时,还能使水流在级配碎石层的连通孔隙中加速入渗并排出,即使在饱水状态下也
能有较好的渗透性能。
15.可选的,所述级配碎石层中沿竖直方向向下插设有定位加固锚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级配碎石层中向下插设的加固锚杆使土工格栅不易发生变形,且使土工格栅的结构更稳定,进而提高整个级配碎石层的承载性能。
17.可选的,所述保护层为40至60毫米。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层的厚度不易过厚,避免影响渗透性能和增加老旧小区改造成本,保护层也不宜过薄,避免影响对级配碎石层的保护作用。
19.可选的,所述找平层中的骨料粒径为5至10毫米的碎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找平层所用的骨料的粒径采用5至10毫米的碎石,能满足提高找平层的结构强度和渗水性能的要求。
21.可选的,所述找平层的透水率为15%至25%。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找平层的透水率提高至15%至25%之间,使找平层的渗水性能更好。
23.可选的,所述透水砖面层由中间向两侧呈1.5%至1.8%的坡度设置,透水砖面层上的缝隙处填充细砂。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透水砖面层的表面上不易产生积水,细砂能避免小区杂物进入透水砖面层的缝隙处,影响透水步道铺装结构的渗水性能。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本技术中的素土垫层和废旧混凝土碎料层能提高整个步道铺装结构的底部承受性能,还能合理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得到的废旧混凝土碎料,更节能环保。砂砾层、级配碎石层和保护层能取代传统的透水混凝土层对铺装结构进行改进,提高整个步道铺装结构的承载能力,在步道铺装结构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增强步道铺装结构的渗透性能;
27.2.本技术中的土工布层能有效的防止土壤颗粒和步道铺装表面的灰尘等城市杂质进入铺装结构底部,从而起到保护步道铺装结构底部结构的渗透能力;
28.3.本技术中的透水专门层上表面的坡度能使透水砖面层的表面上不易产生积水,细砂能避免小区杂物进入透水砖面层的缝隙处,影响透水步道铺装结构的渗水性能。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老旧小区改造透水步道铺装结构的剖面图。
30.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1、素土垫层;21、废旧混凝土碎料层;31、砂砾层;311、土工布层;41、级配碎石层;411、定位加固锚杆;51、保护层;61、找平层;71、透水砖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老旧小区改造透水步道铺装结构。参照图1,其包括素土垫层11、废旧混凝土碎料层21、砂砾层31、级配碎石层41、保护层51、找平层61和透水砖面层71。其中,素土垫层11作为底部垫层结构,废旧混凝土碎料层21设置在素土垫层11上,砂砾层31铺设在废旧混凝土碎料层21上,级配碎石层41设置在砂砾层31上,保护层51设置在级
配碎石层41上,找平层61浇筑在保护层51上,透水砖面层71设置在找平层61上。
34.具体的,素土垫层11可采用普通种植土均匀铺设在整个步道铺装结构的底层,该种植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7g每立方厘米。
35.参照图1,废旧混凝土碎料层21可采用老旧小区改造时破碎的混凝土结构的碎料制成,将废旧混凝土碎料铺设在素土垫层11的上表面上压实后即可形成废旧混凝土碎料层21。
36.参照图1,砂砾层31可采用粗砂铺设在废旧混凝土碎料层21的上表面上,砂砾层31起到找平的作用,当砂砾层31的上表面整平后,可用于设置级配碎石层41。
37.进一步的,为防止土壤颗粒和步道铺装表面的灰尘等城市杂质进入铺装结构底部,从而影响渗水性能,参照图1和图2,在砂砾层31的上表面上铺设有土工布层311,土工布层311可采用土工布铺设在砂砾层31的上表面上形成。
38.参照图1,级配碎石层41由设置在土工布层311上的土工格栅和填充在土工格栅内的级配碎石组成,级配碎石层41的厚度为180至220毫米,其中,土工格栅可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每两片单独的土工格栅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焊接距离一般为440毫米。级配碎石由各种大小不同粒级集料组成的混合料,本技术实施例中,级配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毫米。
39.为使土工格栅的位置更稳定,提高级配碎石层41的承载能力,级配碎石层41中沿竖直方向向下还插设有定位加固锚杆411,定位加固锚杆411可采用老旧小区改造中拆除的钢筋制成,定位加固锚杆411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下穿设在级配碎石层41中,且定位加固锚杆411的底部的一部分被埋在砂砾层31中。
40.参照图1,保护层51同样采用级配碎石铺设在级配碎石层41上形成,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层51的厚度为40至60毫米,保护层51能起到保护级配碎石层41中的土工格栅的得作用。
41.找平层61可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在保护层51上形成,在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砂为中砂,且与水泥和水的为6:1:0.5,找平层61的上表面能用于铺设透水砖面层71,其中,搅拌混凝土用的骨料是粒径为5至10毫米的碎石。
42.参照图1,进一步的,为使找平层61的渗透性更好,找平层61的透水率为15%至25%,相比于普通的步道中用的混凝土的透水率而言,至少高5个百分点,因此渗透性更好。
43.透水砖面层71可采用透水系数为0.66毫米每秒的透水砖铺设在找平层61的上表面上形成,以供小区内的行人行走。在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将透水砖面层71的上表面设置为中间向两侧呈1.5%至1.8%的坡度的倾斜面,避免透水砖面层71的上表面处于饱水状态时有积水。而且,为了避免渗透性差的杂质堆积在透水砖面层71的缝隙处,铺设透水砖面层71后,应在透水砖面层71上的缝隙处用细砂填充并抹平。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老旧小区改造透水步道铺装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45.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将老旧小区内的步道进行破碎拆除,并留出施工用的沟槽,沟槽底部清理干净后,用素土回填并整平形成素土垫层11,然后用老旧小区改造时产生的废旧混凝土碎料回填到素土垫层11上并整平形成废旧混凝土碎料层21,然后在废旧混凝土碎料层21上用粗砂铺设形成砂砾层31,并在砂砾层31的上表面上用土工布铺设形成土工布层311。
46.然后将土工格栅焊接成片铺设在土工布层311的上表面上,并向下插设定位加固锚杆411,然后再在土工格栅中用级配碎石填充,最终形成级配碎石层41。级配碎石层41的上表面上再用碎石回填并振捣整平形成保护层51,然后用透水混凝土浇筑在保护层51的上表面上并抹平,以形成找平层61,再在找平层61的上表面上铺设透水砖形成透水砖面层71,最后用细砂将透水砖面层71中的缝隙处填满抹平即可。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