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药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卡非佐米生产的配液装置。
背景技术:
2.卡非佐米,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适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卡非佐米的配置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将各种原料安装一定的比例、先后顺序及温度加入配液装置中,进行搅拌和过滤,得到卡非佐米,现有的配液装置在对卡非佐米配液过程中存在以下的不足:
3.1.现有的配液装置在将各种原料加入之后,只是简单的通过搅拌机构对原料进行搅拌,这就导致原料整体的混合不均匀,从而对卡非佐米的生产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4.2.现有的配液装置在对卡非佐米进行配药时,需要不断的调整配液装置的温度来适用于不同原料的混合,但是,因为现有的配液装置主要采用罐壁内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不方便控制,且加热时间较长,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
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均匀彻底、温度控制便捷且生产效率高的用于卡非佐米生产的配液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配液装置在对卡非佐米进行配药时存在混合不均匀、温度不便控制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卡非佐米生产的配液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顶面一侧设置有进料管,同时搅拌罐的底面一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还包括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均活动配合在搅拌罐上,且第一搅拌机构同轴设置在第二搅拌机构的外侧;
9.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搅拌轴和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轴同轴设置在搅拌罐的内部,且第一搅拌轴的两对称侧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第一搅拌叶;
10.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中的两个连接杆对称设置在第一搅拌轴的两侧,且连接杆靠近第一搅拌轴的一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叶;
11.第一搅拌轴同侧的多个第一搅拌叶和多个第二搅拌叶呈交替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在搅拌罐上,且第一搅拌轴的下端延伸至搅拌罐的下方嵌合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中,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搅拌罐的底面上。
13.进一步地,两个连接杆的上下端均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一连接环上,且位于连接杆上方的连接环顶面上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布的固定柱与密封环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14.所述密封环板的顶面上对称连接有联动柱,且两个联动柱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一联动板的底面上;
15.所述联动板的中部固定套接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搅拌罐的顶面上,同时第二搅拌轴的另一端嵌合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中,所述第二电机通过u形架固定连接在密封环板外侧的搅拌罐顶面上。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同心设置有固定环,且固定环和连接环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布的固定杆连接;所述固定环滑动套接在第一搅拌轴上,且固定环上下方的第一搅拌轴上均固定套接有限位环。
17.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环板间隙配合在搅拌罐的顶板上,所述密封环板的内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定位环,且定位环间隙配合在搅拌罐顶板中的定位槽中。
18.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罐的外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传导线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
19.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浴箱、加热箱和制冷箱,所述水浴箱中设置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串联在输送管上,所述输送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在搅拌罐的上下端位置处;所述输送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同时水浴箱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20.所述加热箱的下端与水浴箱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输水管,同时加热箱的上端与水浴箱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同时第二输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21.所述制冷箱的下端与水浴箱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输水管,同时制冷箱的上端与水浴箱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输水管;所述第三输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三水泵,同时第四输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磁阀。
22.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圈,同时加热箱的内底面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23.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箱的内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同时制冷箱的内底面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24.进一步地,控制器通过传导线分别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电加热圈、第二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2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工作,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在第一搅拌轴转动的作用下,可以带动第一搅拌叶在搅拌罐中进行转动对原料搅拌,在第二搅拌轴转动的作用下,通过联动板、联动柱、密封环板和连接杆的联动下,可以实现第二搅拌叶在搅拌罐中进行转动对原料搅拌,因为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反向转动的设置,在对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可以在原料之间产生一股剪切力,从而使原料混合更加均匀,提高卡非佐米生产的质量。
27.2、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管的设置,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搅拌罐中原料的循环,在原料进入蛇形管中之后,水浴箱中的水可以对流过的原料进行热交换,通过加热箱和水浴箱之间的配合可以事先将温度加热到预定位置,通过制冷箱和水浴箱之间的配合可以事先将温度降低到预定位置,上述设置中,可以实现温度的快速调整,从而提高了原料混合的效率。
28.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的右视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的竖直剖视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结构的仰视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8.1、搅拌罐;2、控制器;3、输送管;4、水浴箱;5、第二搅拌机构;6、第一搅拌机构;7、加热箱;8、制冷箱;101、进料管;102、u形架;103、出料管;104、定位槽;301、第一水泵;401、蛇形管;402、第一温度传感器;501、第二搅拌轴;502、连接杆;503、连接环;504、密封环板;601、第一搅拌轴;602、第一搅拌叶;603、限位环;604、第一电机;701、第二输水管;702、第一输水管;801、第四输水管;802、第三输水管;1031、第一电磁阀;5011、第二电机;5012、联动板;5013、联动柱;5021、第二搅拌叶;5031、固定杆;5032、固定环;5041、定位环;5042、固定柱;7011、第二电磁阀;7021、第二水泵;8011、第三电磁阀;8021、第三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0.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卡非佐米生产的配液装置,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的顶面一侧设置有进料管101,同时搅拌罐1的底面一侧设置有出料管103,所述出料管10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031,第一电磁阀1031用于控制出料管103的通断,还包括第一搅拌机构6和第二搅拌机构5,所述第一搅拌机构6和第二搅拌机构5均活动配合在搅拌罐1上,且第一搅拌机构6同轴设置在第二搅拌机构5的外侧;
41.上述设置在使用时,进料管101用于原料的加入,出料管103用于成品从搅拌罐1中的排出,第一搅拌机构6和第二搅拌机构5的配合设置可以实现原料的搅拌和剪切,在实际使用中,出料管103的自由端还配合有0.45μm的pvdf过滤装置,用于对成品的过程,过程之后的成品在转移到储液罐中进行储存。
42.其中如图3
‑
7所示,所述第一搅拌机构6包括第一搅拌轴601和第一搅拌叶602,所述第一搅拌轴601同轴设置在搅拌罐1的内部,且第一搅拌轴601的两对称侧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第一搅拌叶602;
43.第一搅拌轴601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在搅拌罐1上,且第一搅拌轴601的下端延伸至搅拌罐1的下方嵌合在第一电机604的输出端中,所述第一电机604固定连接在搅拌罐1的底面上;
44.所述第二搅拌机构5中的两个连接杆502对称设置在第一搅拌轴601的两侧,且连接杆502靠近第一搅拌轴601的一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第二搅拌叶5021;
45.第一搅拌轴601同侧的多个第一搅拌叶602和多个第二搅拌叶5021呈交替设置,该设置可以提高原料之间的剪切力,使搅拌混匀更加充分;
46.两个连接杆502的上下端均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一连接环503上,且位于连接杆502上方的连接环503顶面上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布的固定柱5042与密封环板504的底面固定连接,该设置可以实现密封环板504和连接环503之间的联动;
47.所述密封环板504的顶面上对称连接有联动柱5013,且两个联动柱5013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一联动板5012的底面上;
48.所述联动板5012的中部固定套接有第二搅拌轴501,所述第二搅拌轴50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搅拌罐1的顶面上,同时第二搅拌轴501的另一端嵌合在第二电机5011的输出端中,所述第二电机5011通过u形架102固定连接在密封环板504外侧的搅拌罐1顶面上;
49.连接环503的内侧同心设置有固定环5032,且固定环5032和连接环503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均布的固定杆5031连接;所述固定环5032滑动套接在第一搅拌轴601上,且固定环5032上下方的第一搅拌轴601上均固定套接有限位环603,该设置在实现固定环5032和第一搅拌轴601之间自由活动的同时,可以对固定环5032在第一搅拌轴601的位置起到定位作用;
50.密封环板504间隙配合在搅拌罐1的顶板上,所述密封环板504的内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定位环5041,且定位环5041间隙配合在搅拌罐1顶板中的定位槽104中,该设置在实现密封环板504自由转动的同时,可以实现密封环板504与搅拌罐1间配合的密封性;
51.上述设置在使用时,第一电机604和第二电机5011同时工作,第一搅拌轴601和第二搅拌轴501呈相反方向同步转动,第一搅拌轴601通过联动实现第一搅拌叶602对原料进行搅拌,第二搅拌轴501通过联动实现第二搅拌叶5021对原料进行搅拌。
52.其中如图1
‑
2所示,还包括水浴箱4、加热箱7和制冷箱8,所述水浴箱4中设置有蛇形管401,所述蛇形管401串联在输送管3上,所述输送管3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在搅拌罐1的上下端位置处;所述输送管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301,同时水浴箱4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02,第一温度传感器402的设置用于对水浴箱4中的水温进行检测;
53.所述加热箱7的下端与水浴箱4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输水管702,同时加热箱7的上端与水浴箱4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输水管701;所述第一输水管70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7021,同时第二输水管70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7011,第二电磁阀7011用于控制第二输水管701的通断,上述设置中的第一输水管702和第二输水管701再配合以第二水泵7021可以实现水浴箱4和加热箱7之间的循环流通;
54.所述制冷箱8的下端与水浴箱4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输水管802,同时制冷箱8的上端与水浴箱4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输水管801;所述第三输水管802上固定安装有第三水泵8021,同时第四输水管801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磁阀8011,第三电磁阀8011用于控制第四输水管801的通断,上述设置用的第三输水管802和第四输水管801再配合以第三水泵8021可以实现水浴箱4和制冷箱8之间的循环流通;
55.加热箱7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圈,同时加热箱7的内底面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设置用于对加热箱7中水的温度进行检测;
56.制冷箱8的内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同时制冷箱8的内底面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的设置用于对制冷箱8中水的温度进行检测;
57.上述设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水泵301的设置,可以实现搅拌罐1在输送管3中的流通,在输送管3中流通的原料在进入蛇形管401中之后,水浴箱4中的水可以和原料之间进行热交换,加热箱7中的电加热圈对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水浴箱4中水的温度快速提高,制冷箱8的设置可以实现半导体制冷片对水进行制冷,从而实现水浴箱4中水的温度快速降低。
58.其中如图1
‑
7所示,搅拌罐1的外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通过传导线分别与第一电磁阀1031、第一电机604、第二电机5011、第一水泵301、第二水泵7021、第三水泵8021、第一温度传感器402、第二电磁阀7011、第三电磁阀8011、电加热圈、第二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上述设置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2可以对本装置中各电器元件进行控制和监控,为了对本装置中各阶段温度进行检测,控制器2上还设置有显示屏,用于检测温度的显示。
5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