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角度旋转装置及应用该多角度旋转装置的台灯,属于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台灯作为一种照明设备,是居家、生活、学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款产品,主要放置在书房、卧室、工作室等写字桌、电脑桌、工作台等桌面,能提供照明让人们阅读、休闲、学习和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可以旋转的台灯,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方向的照明。
3.然而,现有市场上的台灯大多是单维度旋转或者由灯臂和转轴来实现多维度的旋转功能,使用时需要控制灯臂和转轴才能实现对不同方向的照明,其中,大多数转轴采用的是相互嵌合式转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转轴容易打滑而导致台灯的灯头无法固定在某一个角度。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台灯旋转装置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旋转装置及应用该多角度旋转装置的台灯,以解决现有台灯旋转结构复杂且转轴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实现灯头可以多角度旋转。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角度旋转装置,用于连接灯头和灯臂,包括: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灯头通过第一转轴连接,使所述灯头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件沿上下方向旋转;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三转轴连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于第三连接件沿左右方向旋转,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灯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第三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部,使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上下排布,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灯头绕所述第三转轴旋转。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转轴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圆环部和第二圆环部,所述第一圆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环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部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环部活动收容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收容孔,所述第二圆环部收容在所述收容孔内,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二圆环部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圆环部上设有缺口,所述收容孔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置于所述缺口内并可沿所述缺口滑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装配部和第三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与第三装配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
装配部可转动地收容在所述第二装配部和第三装配部之间,所述第一装配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装配部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装配部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活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转轴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扁平销结构,所述第一通孔包括扁平型收容腔,所述第一限位件收容在所述扁平型收容腔中,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扁平销结构,所述第三通孔为扁平孔,所述第二限位件收容在所述扁平孔中,以防止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发生转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还包括圆形收容腔,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二转轴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通孔中、另一部分收容在圆形收容腔中。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孔、另一端设有固定柱,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通过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进行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柱收容于所述穿孔,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可转动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头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为0
°
~180
°
,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在上下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为0
°
~100
°
,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三连接件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为0
°
~180
°
。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台灯,包括灯头、灯臂和底座,所述灯头和灯臂通过前述的多角度旋转装置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角度旋转装置利用第一转轴连接灯头和第一连接件,利用第二转轴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利用第三转轴连接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从而实现了灯头在三维空间内多角度转动,可以对不同方向进行照明;与此同时,将第三转轴的一端设置成与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收容在第二连接件内,且第二连接件能够带动灯头绕第三转轴旋转,从而在保证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三连接件可以转动的情况下,使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连接处更加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17.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台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多角度旋转装置的分解图。
19.图3是图2中第一转轴与第一连接件的爆炸图。
20.图4是图3中第一连接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1.图5是图2中多角度旋转装置沿水平方向旋转时的示意图。
22.图6是图2中第二转轴与第二连接件的爆炸图。
23.图7是图2中多角度旋转装置沿上下方向旋转时的示意图。
24.图8是图2中第二连接件、第三转轴及第三连接件的爆炸图。
25.图9是图8中第三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图8中第二连接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7.图11是图2中多角度旋转装置沿左右方向旋转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9.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台灯100,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多方向照明。台灯100包括灯头1、灯臂3和底座4,其中,灯头1与灯臂3通过多角度旋转装置2连接,以实现灯头1可以多角度旋转,进一步实现台灯100对不同方向的照明,灯臂3与底座4连接,用以支撑固定灯头1。
30.请参阅图2所示,多角度旋转装置2包括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灯头1与第一连接件21通过第一转轴24连接,使灯头1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第一连接件21与第二连接件22通过第二转轴25连接,使第一连接件21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2沿上下方向旋转;第二连接件22与第三连接件23通过第三转轴26连接,使第二连接件22能够相对于第三连接件23沿左右方向旋转;第三连接件23通过固定件6与灯臂3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实现灯头1在三维空间内自由旋转,进一步实现台灯100可以在多个方向上进行照明。
31.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4为水平转动轴,第一转轴24的安装方向与灯头1的出光方向垂直;第二转轴25为上下转动轴,第二转轴25的安装方向与第一转轴24垂直,同时,第二转轴25的安装方向与灯头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三转轴26为左右转动轴,第三转轴26的安装方向分别与第一转轴24和第二转轴25垂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转轴的旋转方向进行调整,例如,第一转轴24可以为左右转动轴或上下转动轴,第二转轴25可以为水平转动轴或左右转动轴,第三转轴26可以为水平转动轴或上下转动轴,只要满足多角度旋转装置2能够实现在三维空间内自由旋转的目的即可。
32.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灯头1上设有钣金支架11,钣金支架11上开设有扁平状的锁紧孔111;第一转轴24为圆柱轴,该圆柱轴24两端的直径小于中间部位的直径,且该圆柱轴24的两端均为扁平销结构,从而在组装第一转轴24时,直接将第一转轴24的一端穿过锁紧孔111,并利用螺母241锁紧固定,即可实现第一转轴24与灯头1的固定。
33.第一转轴24的另一端则用于与第一连接件21相连。具体来讲,第一连接件21包括连接本体210、与连接本体210组装配合的端盖211以及收容在端盖211内的限位片212、止位片213、摩擦片214和垫圈215;第一转轴24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端盖211、限位片212、止位片213、摩擦片214及垫圈215,并最终通过螺母241锁紧固定。较佳的,止位片213和摩擦片214上的开孔也为扁平孔,以与第一转轴24的另一端相匹配,以便跟随第一转轴24转动。
34.可以理解的,第一转轴24在第一连接件21内可以水平转动,使得灯头1的发光面12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具体如图5所示,灯头1可以水平转动至使发光面12在朝向左侧发光、底部发光、右侧发光之间任意切换,且其转动角度为0
°
~180
°
。这是因为:限位片212靠近止位片213的一侧设有两个凸包(未图示),止位片213的边缘处设有向外突伸的凸肋2131,该凸肋2131正好位于两个凸包之间,从而在第一转轴24旋转时,凸肋2131能够在两个凸包之间滑动,当第一转轴24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凸肋2131会与其中一个凸包相抵接,以此来限制灯头1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为0
°
~180
°
。此外,摩擦片214和垫圈215之间形成有摩擦力,可在灯头1旋转到合适的角度时,借助摩擦力来将灯头1固定,防止灯头1滑动。
3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调整凸肋2131的大小以及两个凸包的位置,来
扩大或缩小灯头1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此处对灯头1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不作限制。
36.第一连接件21还包括第一装配部216和支撑柱217,第一连接件21的外形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即为第一装配部216,端盖211设置在远离第一装配部216的一端,用于将第一连接件21的内部空间封闭,对限位片212、止位片213、摩擦片214及垫圈215进行收容和保护。支撑柱217设置有两个,且全部收容在第一连接件21的内部空间内,该两个支撑柱217用于对限位片212进行锁紧固定,以防限位片212随意移动,影响灯头1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
37.第一装配部216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61,且该第一通孔2161的开设方向与第一转轴24垂直,第一通孔2161包括相邻设置的圆形收容腔2162和扁平型收容腔2163。
38.请参阅图6至图10所示,第二转轴25包括定位件251、第一限位件252、第二限位件253、摩擦环254、垫片255和螺母241,其中,定位件251的一端自边缘向四周延伸形成凸起2512,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511;第一限位件25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522、另一端设有固定柱2521;第二限位件253上开设有穿孔2531,组装时,可利用固定件6穿过第一固定孔2511和第二固定孔2522,来将定位件251与第一限位件252组装固定;同时,利用第一限位件252上的固定柱2521穿过穿孔2531,来实现第一限位件252与第二限位件253可转动连接。
39.第一限位件252、第二限位件253和固定柱2521均呈扁平销结构,摩擦环254和垫片255设置在第一限位件252和第二限位件253之间,具体的,摩擦环254和垫片255套设在固定柱2521上,安装时,第一限位件252与第二限位件253向内挤压摩擦环254和垫片255,使得摩擦环254产生摩擦力,以实现当第一连接件2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2旋转时,使第一连接件21可以在一定的旋转方向上保持固定。
40.第二连接件22包括底盖221、收容孔222、凸块223、第二装配部224和第三装配部225,第二连接件22的外形呈“凹”字形,也就是说,第二装配部224和第三装配部225分别向外突出且相互间隔设置,以在第二装配部224和第三装配部225之间形成空腔。第二装配部224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41,第三装配部225上开设有第三通孔2251,具体的,第二通孔2241为圆形孔,第三通孔2251为扁平孔。第二通孔2241的靠近第三通孔2251的一侧自孔壁向内延伸形成限位环2242。
41.第二连接件22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未标号),底盖221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2的底部,底盖221上还设置有卡爪2211,用于将底盖221卡扣固定在第二连接件22上,以实现将第二连接件22的收容空间封闭。收容孔222上下贯穿第二连接件22设置,凸块223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2的收容孔222的内侧壁上,且凸块223靠近第二装配部224和第三装配部225设置。
42.第一连接件21与第二连接件22通过第二转轴25连接,具体的,第二装配部224和第三装配部225之间形成的空腔与第一装配部216的尺寸大致相同,连接时,第一装配部216可转动地收容在第二装配部224和第三装配部225之间,第二转轴25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241、第一通孔2161和第三通孔2251,实现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的活动连接。
43.较佳的,定位件25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511的一端收容在第一通孔2161的圆形收容腔2162内、设有凸起2512的一端收容在第二通孔2241内,且凸起2512与限位环2242相互抵接,以防止定位件251从第二通孔2241中滑出。第一限位件252收容在第一通孔2161的扁平型收容腔2163内,实现第二转轴25与第一连接件21的固定连接,并使得第一连接件21
与第一限位件252能够同步转动,提高了第二转轴25与第一连接件21的连接稳定性。第二限位件253收容在第三通孔2251内,由于第二限位件253为扁平销结构,且第三通孔2251为扁平孔,从而当第二限位件253收容在第三通孔2251内时,可以防止第二限位件25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2发生转动,提高了连接稳定性。
44.也就是说,在上下方向上扳动第一连接件21时,借助于固定柱2521与穿孔2531的转动配合,第一连接件21会带动第一限位件252同步转动,而第二限位部253和第二连接件22均固定不动。
45.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2在上下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为0
°
~100
°
(具体请参图7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装配部216、第二装配部224和第三装配部225的形状,来实现扩大或缩小第一连接件2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2在上下方向的旋转角度,此处不作限制。
46.请参阅图8至图11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第三连接件23、第三转轴26和第二连接件22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且第三转轴26的一端与第三连接件23固定连接、另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内部,第二连接件22能够绕第三转轴26旋转。
47.第三转轴26沿竖直方向延伸,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圆环部261和第二圆环部262,第一圆环部261与第二圆环部262同心设置,且第一圆环部261的下表面与第二圆环部262的上表面相互贴合并固定。第一圆环部261与第三连接件23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圆环部261、第二圆环部262和第三连接件23上均设置有螺孔263,从而可利用固定件6穿过螺孔263,来实现第三转轴26与第三连接件23的固定连接。
48.第一圆环部261的直径小于第二圆环部262的直径,第二连接件22的收容孔222的尺寸与第一圆环部261的尺寸大致相同,从而当第二圆环部262收容在第二连接件22的收容孔222内时,可保证第一圆环部261突伸超出收容孔222(即使得第二连接件22的上表面位于第二圆环部262与第三连接件23之间),一方面使第一圆环部261能够与第三连接件23组装固定,另一方面使得第三转轴26隐藏在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之间,可防止灰尘、水等杂物的污染,使台灯100的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49.第二圆环部262的边缘设置有缺口2621,该缺口2621与第二连接件22内的凸块223相对应,即凸块223收容在缺口2621内,从而当第二连接件22旋转时,凸块223能够在缺口2621内滑动,直至凸块223与缺口2621的边缘相抵接,以此来限制灯头1的旋转角度。
50.第三连接件23上设有顶盖231,较佳地,该顶盖231与第三连接件23通过固定件6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件23与灯臂3也通过固定件6固定连接。
51.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2相对于第三连接件23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为0
°
~180
°
(具体请参图11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调整缺口2621的大小以及凸块223的位置,来扩大或缩小灯头1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此处对灯头1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不作限制。
52.本实施例中,固定件6为螺丝,但不应以此为限,只要满足固定件将两个部件固定连接的目的即可。
53.在组装本实用新型的台灯100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54.①
先使用固定件6将第三连接件23固定连接到灯臂3上,随后使用固定件6将顶盖231固定到第三连接件23上,接着将第三转轴26自下而上的穿过第二连接件22的收容孔
222,使第一圆环部261外露,然后将固定件6穿过螺孔263使第三转轴26固定到第三连接件23上,最后将底盖221与第二连接件22组装固定,此时即完成了第三转轴26的安装。
55.②
将摩擦环254和垫片255按照顺序套设在第一限位件252的固定柱2521上,随后将固定柱2521插入穿孔2531,使第一限位件252和第二限位件253组装,接着将第一限位件252安装到第一连接件21的第一通孔2161内,然后将第一连接件21组装到第二连接件22上,使第二限位件253同步安装到第三通孔2251内,最后将定位件251穿过第二通孔2241,并使用固定件6将定位件251与第一限位件252锁紧固定,此时即完成了第二转轴25的安装。
56.③
依次将限位片212、止位片213、摩擦片214和垫圈215套设到第一转轴24上,并使用螺母241锁紧固定,随后用固定件6将限位片212固定在第一连接件21的支撑柱217上,然后将端盖211套在第一转轴24上,并与第一连接件21卡扣固定,接着用螺母241将第一转轴24与钣金支架11固定连接,最后利用固定件6将钣金支架11固定到灯头1上,此时即完成了灯头1、多角度旋转装置2和灯臂3的组装固定。
5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台灯100通过在灯头1和灯臂3之间设置多角度旋转装置2,从而可以实现灯头1在三维空间内的自由旋转,使台灯100能够对多个方向进行照明,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台灯100还具有稳定性较高、外观更加简洁和美观的优点。
5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