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水闸检修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
背景技术:
2.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的一种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在水利工程中,水闸作为挡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应用广泛。水闸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其中闸室包括闸门和检修桥等,闸门用于对水流进行控制,检修桥包括检修门和工作门,通过检修门和工作门对闸门进行检测或调控。但是水闸的检修门和部分工作门由于不经常操作,会经常把门槽盖住,将闸门封闭在门槽中,在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性的同时对闸门进行保护。在需要对闸门进行操作时,将门槽上的盖板掀开,进行闸门的启闭。
3.现有水闸工程中大部分用于对门槽进行封闭的盖板通常为混凝土结构,在将盖板取下时,混凝土易出现从门槽掉落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安全隐患,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包括支撑梁,在支撑梁上开设有闸门槽,所述闸门槽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封闭闸门槽的盖板,多个所述盖板沿闸门槽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设置在闸门槽的侧面,所述支撑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盖板位置的防滑槽,所述防滑槽设置在闸门槽和护栏之间,所述盖板上靠近闸门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盖板掉落的限位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板从闸门槽上取下,将盖板的一侧放置在防滑槽内,然后朝向护栏的方向转动盖板,直至盖板背离防滑槽的一侧和护栏抵接,通过防滑槽和护栏对盖板进行支撑固定,同时在盖板上设置有限位板,对盖板的位置进行限制,减少盖板出现掉落至闸门槽内的现象,减少安全隐患。
8.可选的,所述盖板上一体设置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设置在盖板的侧面,所述盖板通过防滑部和支撑梁抵接,所述防滑部和防滑槽扣合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通过防滑部放置在支撑梁上,在将盖板从闸门槽上取下后,将防滑部和防滑槽扣合,进而对盖板的位置进行固定。
10.可选的,所述护栏至少设置有两个,多个所述护栏分别设置在闸门槽的两侧,所述防滑槽至少开设有两个,多个所述防滑槽分别设置在闸门槽的两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护栏和防滑槽分别设置在闸门槽的两侧,可将盖板分别放置在闸门槽两侧,以便操作人员在闸门槽的两侧同时对盖板进行操作,提升工作效率。
12.可选的,所述盖板的侧面和其相邻的盖板侧面抵接,所述盖板上靠近相邻盖板的一侧开设有操作手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之间相互抵接,提升盖板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在盖板上的开设操作手孔,以便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手柄对盖板施力。对盖板的位置进行调节。
14.可选的,所述操作手孔至少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操作手孔分别靠近盖板两侧的防滑部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分别靠近防滑部设置,以便工作人员在闸门槽的两侧进行工作时,便于通过不同组的操作手孔对盖板的位置进行调节。
16.可选的,每组所述操作手孔包括至少两个操作手孔,多个操作手孔分别设置在盖板和相邻盖板对应的两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操作手孔在盖板的两侧,以便对盖板施加力,将盖板从闸门槽上取下。
18.可选的,所述限位板至少设置有两个,多个所述限位板在盖板靠近闸门槽的一侧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板和盖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限位板分别和闸门槽两侧内壁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盖板放置在闸门槽上后,限位板和闸门槽内壁抵接,减少盖板出现横向滑移的现象,对限位板的位置进行限制,减少限位板出现掉落至闸门槽内的现象,减少安全隐患。
20.可选的,所述盖板上靠近闸门槽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提升盖板强度的加强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上设置加强件对盖板进行支撑,提升盖板强度,减少盖板因受力过大而出现形变的现象。
22.可选的,所述加强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件在盖板上沿盖板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加强件对盖板进行支撑,提升盖板整体的强度。
24.可选的,所述防滑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提升防滑槽内壁摩擦系数的防滑纹。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滑部和防滑槽扣合后,防滑部和防滑纹抵接,通过防滑纹提升防滑部和防滑槽之间的摩擦力,提升防滑部和防滑槽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沿图1中a
‑
a的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中盖板的放置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中盖板的结构视图。
30.图5是沿图4中b
‑
b的剖视图。
31.图6是沿图4中c
‑
c的剖视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中加强件结构视图。
3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防滑纹结构视图。
34.附图标记:1、支撑梁;2、闸门槽;3、盖板;31、防滑部;4、护栏;5、防滑槽;51、防滑纹;6、限位板;61、连接部;62、限位部;7、加强件;8、操作手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
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
37.实施例1:一种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包括支撑梁1,结合图2,在支撑梁1上开设有闸门槽2,在闸门槽2上设置有多个盖板3,且多个盖板3沿闸门槽2的长度方向排列放置,盖板3采用钢结构材质,通过盖板3将闸门槽2封闭,对闸门进行保护,同时提升工作人员操作的安全性。
38.参照图2和图3,在支撑梁1上沿闸门槽2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护栏4,两个护栏4分别设置在闸门槽2的两侧,护栏4采用不锈钢材质,使用护栏4提升工作人员在支撑梁1上施工时的安全性。同时盖板3的上表面进行防滑处理,如在盖板3上焊接防滑钢条等,提升盖板3的防滑性。
39.参照图3和图4,在支撑梁1上开设有防滑槽5,防滑槽5沿闸门槽2的长度方向设置,防滑槽5设置在闸门槽2和护栏4之间,盖板3上一体设置有防滑部31,防滑部31设置在盖板3的两侧,防滑部31和支撑梁1上闸门槽2的边缘处抵接,在将盖板3从闸门槽2上取下后,将防滑部31卡放在防滑槽5内,将另一侧的防滑部31沿朝向护栏4的方向倾斜,直至盖板3护栏4抵接,通过护栏4和防滑槽5对盖板3进行支撑固定,减少盖板3在支撑梁1上滑移而出现掉落至闸门槽2内的现象。
40.参照图3,防滑槽5设置有两条,且两条防滑槽5分别设置在闸门槽2的两侧,两条防滑槽5平行间隔设置,通过设置两条防滑槽5,可将盖板3分别放置在闸门槽2的两侧,方便多个工作人员分别在闸门槽2的两侧同时进行操作,提升盖板3的放置效率。
41.参照图4和图5,盖板3的侧面和相邻盖板3侧面抵接,提升盖板3之间配合的稳定性。为了便于将盖板3从闸门槽2上取下,在盖板3靠近相邻盖板3的一侧开设有两组操作手孔8,每组操作手孔8分别靠近盖板3两侧的防滑部31设置,以便通过操作手孔8将盖板3从防滑槽5上取下,并通过操作手孔8转动盖板3至和护栏4抵接。每组操作手孔8包括两个操作手孔8,且两个操作手孔8分别设置在盖板3靠近相邻盖板3的两侧,以便操作人员同时通过两个操作手孔8,将盖板3从闸门槽2上取下。
42.参照图4和图5,在盖板3上靠近闸门槽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板6,两个限位板6平行间隔设置,两个限位板6分别和闸门槽2的内侧壁对应设置,限位板6包括一体设置的连接部61和限位部62,连接部61和盖板3焊接固定,限位板6垂直于连接部61两者呈l形设置,限位部62沿闸门槽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将盖板3放置在闸门槽2上后,限位部62和闸门槽2内壁抵接,对盖板3的位置进行限制,减少盖板3在闸门槽2上横向滑动而出现一侧掉落在闸门槽2内的现象,减少安全隐患。
43.参照图5和图6,在盖板3上靠近闸门槽2的一侧设置有加强件7,加强件7可设置为角钢,角钢设置在两个限位板6之间,且垂直于限位板6设置,角钢和盖板3焊接固定,通过角钢对盖板3进行支撑,进而提升盖板3的强度。
44.实施例2:一种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结合图,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强件7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加强件7沿闸门槽2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设置多个加强件7对盖板3进行支撑。
45.实施例3:一种操作简便的水闸检修桥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8,
在防滑槽5的内壁上设置多个用于提升防滑槽5内壁摩擦系数的防滑纹51,多个防滑纹51沿防滑槽5的内壁间隔设置,在防滑部31和防滑槽5扣合后,通过防滑纹51提升防滑部31和防滑槽5之间的摩擦力,防滑部31和防滑槽5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