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管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调直器。
背景技术:
2.建筑物内管道施工涉及多种类型的管道,比如管道直径较大的有给排水管道、通风管道和空调管道等,管道直径较小的有电线套筒。
3.电线套筒一般采用金属管,施工电线套筒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调节电线套管的弯曲走向,此时工作人员会手持钳子等工具夹持电线套筒,然后弯曲电线套筒。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有些电线套筒所处位置较高,工作人员手持钳子可能无法触及,若采用登高梯等登高工具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操作上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弯曲高处的电线套筒,本技术提供一种调直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调直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调直器,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外侧壁上垂直固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背离第一套管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的连接点位于第二套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之间所成夹角为锐角。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手持支撑杆,然后根据电线套管需要弯折的方向选择第一套管或第二套筒,将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套设在电线套管上,然后下压或上抬支撑杆,从而对电线套管进行弯折;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调直器可便于工作人员对高处的电线套筒进行弯折。
9.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与第一套管的连接点位于第一套管的中部位置,所述支撑杆与第二套管的连接点位于第二套管的中部位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套管与支撑杆的连接处,第二套管与支撑杆的连接处均匀受力,延长使用寿命。
11.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为一伸缩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大了调直器适配的高度范围。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外杆,所述外杆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外杆内滑移连接有内杆,所述外杆与第一套管固接,所述内杆与第二套管固接,所述外杆侧壁上沿外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孔,所述内杆侧壁上固接有滑移设置于滑移孔内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内杆相对外杆移动的限位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相对外杆移动内杆,随后通过限位件限制内杆相对外杆移动,实现支撑杆长度的调节,此调节结构操作上简单方便。
15.可选的,所述滑移杆为螺纹杆,所述限位件为螺母,所述限位件与滑移杆螺纹连接且可拆卸抵紧外杆外侧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杆相对外杆位置固定后,工作人员可旋拧限位件,使
限位件抵紧外杆,从而限制内杆相对外杆移动,该限位件操作上简单便捷,使用效果好。
17.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滑移套设于外杆上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侧壁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滑移杆插设于让位孔,所述安装筒一端固接有若干个夹片,所述夹片呈弧形且与外杆外侧壁弧度适配,所述夹片背离外杆的一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夹片上可拆卸螺纹连接有紧固筒,所述紧固筒包括与夹片螺纹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驱使夹片向靠近外杆方向移动的收缩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杆相对外杆位置调节后,工作人员可旋拧紧固筒,紧固筒压紧夹片,从而使夹片与外杆外侧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进而限制内杆相对外杆移动,该限位件操作上简单便捷,固定效果好。
19.可选的,所述夹片靠近外杆一侧设置有防滑纹。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夹片固定外杆的效果。
21.可选的,所述滑移孔沿外杆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相对的两个容纳槽内设置有波纹膜,所述波纹膜一端与滑移孔靠近第一套管一端的侧壁连接,所述波纹膜另一端与滑移杆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膜有效封闭部分滑移孔,从而阻挡外界杂物进入外杆内,保障了内杆相对外杆移动时的顺畅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工作人员手持支撑杆,然后根据电线套管需要弯折的方向选择第一套管或第二套筒,将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套设在电线套管上,然后下压或上抬支撑杆,从而对电线套管进行弯折;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调直器可便于工作人员对高处的电线套筒进行弯折;
25.2.使第一套管与支撑杆的连接处,第二套管与支撑杆的连接处均匀受力,延长使用寿命;
26.3.扩大了调直器适配的高度范围。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调直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调直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限位件的爆炸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套管;2、支撑杆;20、外杆;200、滑移孔;201、容纳槽;21、内杆;210、滑移杆;3、第二套管;4、限位件;40、安装筒;400、让位孔;41、夹片;410、防滑纹;42、紧固筒;420、连接部;421、收缩部;5、波纹膜。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调直器。
35.实施例1
36.参照图1,调直器,包括第一套管1,在第一套管1中部的外壁上垂直焊接有一支撑
杆2,在支撑杆2远离第一套管1的一端焊接有一第二套管3,第二套管3与支撑杆2的连接点位于第二套管3中部的外壁上,第二套管3与支撑杆2之间所成夹角为45
°
。
37.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手持支撑杆2,根据电线套管的延伸方向选用第一套管1或第二套管3;以第一套管1为例,工作人员举起支撑杆2,使第一套管1套设在电线套管上,然后下压或抬起支撑杆2,使第一套管1带动电线套筒弯曲;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调直器可便于工作人员调节高处的电线套筒的弯曲走向。
38.实施例2
39.参照图2和图3,为了使调直器适配不同高度的电线套筒,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杆2包括外杆20和内杆21,外杆20为一中空的管状结构,内杆21滑移连接于外杆20内;在外杆20侧壁上沿外杆2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滑移孔200,两个滑移孔200相对设置;外杆20远离内杆21的一端与第一套管1焊接,内杆21远离外杆20的一端与第二套管3焊接;在内杆21远离第二套管3一端的外侧壁上垂直焊接有两个滑移杆210,两个滑移杆210同轴设置,两个滑移杆210分别滑移设置于两个滑移孔200内,本实施例中的滑移杆210为螺纹杆,在滑移杆210上还可拆卸安装有用于限制内杆21相对外杆20移动的限位件4,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4为蝶形螺母,限位件4与滑移杆210螺纹连接且可拆卸抵接外杆20外侧壁。
40.参照图2和图3,为了减少外界灰尘等杂物进入外杆20的内腔中,在滑移孔200沿外杆20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201,在相对的两个容纳槽201内设置有波纹膜5,波纹膜5一端粘接固定于滑移孔200靠近第一套管1一端的侧壁上,波纹膜5另一端粘接固定于滑移杆210上,波纹膜5随着滑移杆210的移动而伸展或压缩,从而对滑移孔200进行封闭。
41.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一手握持外杆20,另一手握持内杆21,保持外杆20不动,向外拉动或向内推动内杆21,从而调节支撑杆2的长度,当支撑杆2的长度调节完成后,旋拧紧固限位件4,使限位件4抵紧外杆20外侧壁,从而限制内杆21相对外杆20移动。
42.实施例3
43.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4包括滑移套设于外杆20上的安装筒40,在安装筒40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让位孔400,本实施例中的滑移杆210为光杆,两个滑移杆210分别插设在两个让位孔400内,当内杆21移动时,滑移杆210带动安装筒40同步移动;在安装筒40一端焊接有两个夹片41,夹片41为弧形板且与外杆20外侧壁弧度适配,两个夹片41之间设置有间隙,在夹片41背离外杆20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夹片41靠近外杆20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410;在夹片41上还可拆安装有紧固筒42,紧固筒42滑移套设于外杆20上,紧固筒42包括连接部420和一体成型于连接部420背离安装筒40一端的收缩部421,连接部420为等径的筒体结构,在连接部420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420与夹片41螺纹连接;收缩部421呈锥形,收缩部421开口较大的一端与连接部420连接。
44.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调节好支撑杆2的长度后,将紧固筒42套在夹片41上,然后旋拧紧固筒42,夹片41端部接触收缩部421后,在收缩部421的引导下压向外杆20,从而使夹片41与外杆20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从而限制内杆21相对外杆20移动,设置防滑纹410则有效提升了防滑效果。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