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
背景技术:
2.静脉炎是因为局部的穿刺或者化学性的损伤以及外界的一些刺激,而导致的损伤性的静脉炎,临床上很容易发生。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红条索状,现有医院对于静脉炎的外敷治疗通常是用中药粉加生理盐水搅合形成粘稠的膏状,然后涂布在纱布上,最后敷在静脉上。
3.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常常会需要进行静脉注射,一些病人在静脉注射后往往伴随着静脉炎的发生,目前市面上没有能够预防静脉炎的敷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包括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的一侧面设置有多根挡条,多根所述挡条之间围绕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中药层,所述敷贴本体设置有用于将敷贴本体粘贴于皮肤上的粘贴层,所述凹槽还设置有防渗层。
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时,通过粘贴层将敷贴本体粘贴在距离静脉注射点5cm左右的皮肤上,中药层对准进行静脉注射的那根静脉并贴附在静脉上方,该中药层由中药粉加生理盐水搅合后并填充在凹槽内形成,凹槽用于容纳中药层,挡条防止中药层的药液漏出,防渗层起到防渗作用,防止药液渗出到敷贴本体的另一侧面。本实用新型的中药敷贴能够预防静脉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7.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中,所述防渗层包括第一防渗层,所述第一防渗层包裹在挡条的外部。
8.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中,所述防渗层包括第二防渗层,所述第二防渗层设置于凹槽的底部。
9.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中,所述粘贴层环绕在凹槽周围。
10.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中,所述挡条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11.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中,所述凹槽呈长条形。
12.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中,所述敷贴本体采用无纺布材料制成。
13.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中,所述挡条的底部通过胶黏层粘贴于敷贴本体的一侧面。
14.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中,所述挡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起。
15.在上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中,所述挡条的横截面呈矩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中药敷贴能够有效防止静脉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挡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敷贴本体;2、挡条;3、凹槽;4、中药层;5、粘贴层;6、防渗层;7、第一防渗层;8、第二防渗层;9、胶黏层;10、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2.如图1
‑
3所示,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包括敷贴本体1,敷贴本体1的一侧面设置有多根挡条2,多根挡条2之间围绕形成有凹槽3,凹槽3内设置有中药层4,敷贴本体1设置有用于将敷贴本体1粘贴于皮肤上的粘贴层5,凹槽3还设置有防渗层6。本实施例中,挡条2的数量为四。
23.本实施例中,中药层4由现有外敷治疗静脉炎的中药粉和生理盐水搅合形成粘稠的膏状物,然后填充在凹槽3内形成。
24.进一步细说,防渗层6包括第一防渗层7,第一防渗层7包裹在挡条2的外部。防渗层6包括第二防渗层8,第二防渗层8设置于凹槽3的底部。
25.第一防渗层7主要是为了防止中药层4的药液从挡条2中渗出。第二防渗层8主要是为了防止中药层4的药液从敷贴本体1的一侧面渗出至另一侧面。故本实施例的防渗层6既能够防止药液从敷贴本体1的一侧面渗出至另一侧面,又能够防止药液从两边的挡条2中渗出。
26.进一步细说,粘贴层5环绕在凹槽3周围。粘贴层5起到粘贴固定的作用,将凹槽3中的中药层4对准正在进行静脉注射的那根静脉,然后贴附在那根静脉的上方,然后敷贴本体1通过粘贴层5粘贴在皮肤上。敷贴本体1距离静脉注射点5cm左右,敷贴本体1和静脉注射点互不干涉。
27.进一步细说,挡条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当中药层4对准静脉并贴附在静脉上后,挡条2会和皮肤接触并对皮肤产生挤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挡条2对皮肤的压力小,不易造成压力性损伤。柔性材料可以采用海绵、乳胶、泡沫等。
28.进一步细说,凹槽3呈长条形。静脉通常呈条状,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也通常是该进行静脉注射的静脉发红呈红条索状,凹槽3呈长条形,中药层4也呈长条形,贴附时,将凹槽3顺着静脉的长度方向贴附,即中药层4是平行贴附于静脉上方,如图1所示,图中的虚线表示静脉。长条形的中药层4和静脉的接触面积大,有利于预防静脉炎。
29.进一步细说,敷贴本体1采用无纺布材料制成。无纺布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无毒无害成本低。
30.进一步细说,挡条2的底部通过胶黏层9粘贴于敷贴本体1的一侧面。挡条2的底部
设置有多个凸起10。凸起10的设置使得挡条2的底部凹凸不平,当挡条2的底部通过胶黏层9粘贴于敷贴本体1的一侧面上时,挡条2的底部和胶黏层9的接触面积大,防止挡条2和胶黏层9脱离。
31.进一步细说,挡条2的横截面呈矩形。挡条2的横截面呈矩形,相对于圆柱形的挡条2来说,当敷贴本体1粘贴在皮肤上后,挡条2的顶面和皮肤的接触面积大,能够很好防止中药层4的药液从侧边漏出。
3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3.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大量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敷贴本体(1),所述敷贴本体(1)的一侧面设置有多根挡条(2),多根所述挡条(2)之间围绕形成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置有中药层(4),所述敷贴本体(1)设置有用于将敷贴本体(1)粘贴于皮肤上的粘贴层(5),所述凹槽(3)还设置有防渗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6)包括第一防渗层(7),所述第一防渗层(7)包裹在挡条(2)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6)包括第二防渗层(8),所述第二防渗层(8)设置于凹槽(3)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5)环绕在凹槽(3)周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呈长条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本体(1)采用无纺布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2)的底部通过胶黏层(9)粘贴于敷贴本体(1)的一侧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起(1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2)的横截面呈矩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目前市面上没有能够预防静脉炎的敷贴。一种防渗性预防静脉炎中药敷贴,包括敷贴本体,敷贴本体的一侧面设置有多根挡条,多根挡条之间围绕形成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中药层,敷贴本体设置有用于将敷贴本体粘贴于皮肤上的粘贴层,凹槽还设置有防渗层。本实用新型的中药敷贴能够预防静脉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沈丹 王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2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