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6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2.路基是轨道或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载荷和动载荷,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
3.新旧路基搭接是道路改扩建工程的关键技术,其质量优劣,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行车舒适性等问题。图1中示出了现有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旧路基1与新路基2的搭接处设置台阶,通过面

面接触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但是,当旧路基1上靠近搭接位置处具有障碍物时,则新路基2在其与旧路基1的搭接位置处就不能通过大型机械进行充分的碾压,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采用人工夯实或者使用小型压路机进行碾压,而人工夯实或者使用小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容易由于碾压力不足而造成芯路基在搭接位置处的压实度无法达到要求,进而导致新路基在搭接位置处的稳定性不足,在列车载荷长时间作用下,容易导致路基发生沉降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降低路基发生沉降断裂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包括旧路基,以及搭接在旧路基一侧的新路基;所述旧路基的搭接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新路基的搭接面上、且与第一台阶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台阶,并由相对应的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拼合构成浇筑腔;还包括浇筑在浇筑腔内的混凝土。
6.进一步的,所述新路基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水稳层、沙地土层和页岩土层;所述沙地土层的顶面与第一台阶的底面平齐;所述水稳层的侧面与沙地土层的顶面之间形成第二台阶。
7.进一步的,所述旧路基的搭接面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台阶和第三台阶;所述页岩土层的顶面与第三台阶的底面平齐;所述沙地土层延伸至第三台阶上、且沙地土层的侧面与第三台阶的侧面接触。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台阶的高度为h1,所述第三台阶的高度为h2;其中,20cm≤h1≤50cm,20cm≤h2≤50cm。
9.进一步的,其中,h1=30cm,h2=30cm。
10.进一步的,所述水稳层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水稳上层和水稳下层;所述第二台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二上台阶和第二下台阶;
11.所述水稳上层的侧面与水稳下层的顶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上台阶;所述水稳下层的侧面与沙地土层的顶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下台阶。
12.进一步的,所述水稳上层的侧边与水稳下层的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1;其中,10cm≤l1≤50cm。
13.进一步的,其中,l1=20cm。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通过设置由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拼合构成的浇筑腔,清除了新路基在搭接位置处的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部分;通过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不仅增大了混凝土与新旧路基的联结面积,而且利用混凝土凝固后具有较高强度的特性,提高了新旧路基搭接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路基发生沉降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现有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新路基与旧路基搭接后还未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的状态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的示意图;
20.图5是图4中新路基与旧路基搭接后还未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的状态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的示意图;
22.图7是图6中新路基与旧路基搭接后还未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的状态图。
23.图中附图标记为:1

旧路基,2

新路基,3

旧路基,4

新路基,5

第一台阶,6

第二台阶,7

浇筑腔,8

混凝土,9

水稳层,10

沙地土层,11

页岩土层,12

第三台阶,13

水稳上层,14

水稳下层,15

第二上台阶,16

第二下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新路基与旧路基搭接后还未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的状态图。
26.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包括旧路基3,以及搭接在旧路基3一侧的新路基4;所述旧路基3的搭接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台阶5;所述新路基4的搭接面上、且与第一台阶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台阶6,并由相对应的第一台阶5与第二台阶6拼合构成浇筑腔7;还包括浇筑在浇筑腔7内的混凝土8。
27.所述第一台阶5和第二台阶6均包括两个表面,分别是侧面和底面。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台阶5和第二台阶6的侧面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台阶5和第二台阶6的底面均水平设置。
28.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
清除旧路基3表面的边坡草皮、树根、腐殖土等杂物及松散的路基填料,在旧路基3的搭接位置处开挖第一台阶5,然后自下向上逐层填筑新路基4,每层的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然后清除新路基4在搭接位置处的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部分以形成正对第一台阶5的第二台阶6,并由第一台阶5与第二台阶6拼合形成浇筑腔7,然后在浇筑腔7内浇筑混凝土8,待混凝土8凝固后,就通过混凝土8将新路基4与旧路基3可靠、稳定地联结在一起。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通过设置由第一台阶5与第二台阶6拼合构成的浇筑腔7,清除了新路基在搭接位置处的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部分;通过在浇筑腔7内浇筑混凝土8,不仅增大了混凝土8与新旧路基的联结面积,而且利用混凝土8凝固后具有较高强度的特性,提高了新旧路基搭接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路基发生沉降断裂的风险。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新路基与旧路基搭接后还未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的状态图。
31.参见图4、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所述新路基4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水稳层9、沙地土层10和页岩土层11;所述沙地土层10的顶面与第一台阶5的底面平齐;所述水稳层9的侧面与沙地土层10的顶面之间形成第二台阶6。
32.所述水稳层9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即采用水泥团结级配碎石,通过压实、养护完成。所述沙地土层10为采用沙地土,通过压实、养护完成。所述页岩土层10为采用页岩土,通过压实、养护完成。
33.本实施例中,当新路基4分层填筑压实后,清除水稳层9在搭接位置处的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部分,以在水稳层9的左侧面与沙地土层10的顶面之间形成第二台阶6。也就是说,所述水稳层9的左侧面构成所述第二台阶6的侧面,所述沙地土层10的顶面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台阶6的底面。
34.继续参见图4、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所述旧路基3的搭接面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台阶5和第三台阶12;所述页岩土层11的顶面与第三台阶12的底面平齐;所述沙地土层10延伸至第三台阶12上、且沙地土层10的侧面与第三台阶12的侧面接触。所述第三台阶12包括两个表面,分别是侧面和底面。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台阶12的侧面竖向设置,所述第三台阶12的底面水平设置。
3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台阶5的高度为h1,所述第三台阶12的高度为h2;其中,20cm≤h1≤50cm,20cm≤h2≤50cm。优选的,其中,h1=30cm,h2=30c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5与第三台阶12的宽度均至少为1.2m,所述第一台阶5与第三台阶12的深度均至少为20cm。
3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新路基与旧路基搭接后还未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的状态图。
37.当水稳层9的厚度较厚时,为了保证水稳层9的压实度,参见图6、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所述水稳层9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水稳上层13和水稳下层14;所述第二台阶6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二上台阶15和第二下台阶16;所述水稳上层13的侧面与水稳下层14的顶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上台阶15;所述水稳下层14的侧面与沙地土层10的顶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下台阶16。进一步的,所述水稳上层13的侧边与水稳下层14的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1;其中,10cm≤l1≤50cm。优选的,其中,l1=20cm。
38.所述第二上台阶15和第二下台阶16均包括两个表面,分别是侧面和底面。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上台阶15和第二下台阶16的侧面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二上台阶15和第二下台阶16的底面均水平设置。
39.本实施例中,当水稳下层14填筑压实后,清除水稳下层14在搭接位置处的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部分,以在水稳下层14的左侧面与沙地土层10的顶面之间形成第二下台阶16。也就是说,所述水稳下层14的左侧面构成所述第二下台阶16的侧面,所述沙地土层10的顶面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下台阶16的底面。
40.本实施例中,当水稳上层13填筑压实后,清除水稳上层13在搭接位置处的压实度不满足要求的部分,以在水稳上层13的左侧面与水稳下层14的顶面之间形成第二上台阶15。也就是说,所述水稳上层13的左侧面构成所述第二上台阶15的侧面,所述水稳下层14的顶面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上台阶15的底面。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道路路基搭接结构,通过将水稳层9设置为水稳上层13和水稳下层14,降低了每层的厚度,在相同碾压力的情况下,保证了水稳层9的压实度。通过将第二台阶6设置为第二上台阶15和第二下台阶16,增大了混凝土8与水稳层9之间的联结面积,提高了混凝土8与水稳层9之间联结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0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