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的自动配料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5



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速冻食品的自动配料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冷冻食品生产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料进行混合配置,混合配置的过程如果采用人工来完成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效率很低,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需要专门的冷冻食品配料设备来进行自动配料,既可以加快企业的生产效率,又可以减少与人的直接接触,提高食品生产的安全性。
3.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971135.2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一种自动配料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下端活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卡合盖,所述卡合盖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储料罐,所述转杆的下端外侧活动安装有转动卡块,所述转动卡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分流板,所述支撑底座的下端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板,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刮板,所述支撑底座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出料管二。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搅拌混合好后的物料直接由出料管二排出,由于出料管的出料口径固定,存在有难以调节出料管出料速率的缺陷,不利于调节出料的比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难以调节出料管出料速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速冻食品的自动配料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速冻食品的自动配料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速冻食品的自动配料机,包括搅拌仓,所述搅拌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出料管出料量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挡片与多孔片,所述挡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料管的下端,所述挡片与所述多孔片抵接,所述挡片上贯通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多孔片上贯通开设有多个孔径不同的调节孔,所述出料管设置有驱动所述多孔片运动至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出料孔共轴线位置的驱动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多孔片的运动,使位于多孔片上的调节孔随之运动,通过驱动孔径不同的调节孔与出料孔处于共轴线位置,从而改变出料孔的出料面积,从而实现对自动配料机出料速率进行调节的效果。
9.可选的,多个所述调节孔的圆心位于同一个截面圆的圆周上,所述挡片与所述多孔片之间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出料孔围成截面圆的圆心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多孔片转动,从而实现让不同孔径的调节孔都能运动至与出料孔共轴线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出料孔出料面积的调节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多孔片圆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驱动件设置为齿条,所述齿条滑移设置在所述挡片的下方,所述齿条与所述齿环啮合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齿条来带动齿环与多孔片的转动,从而更轻松的驱动不同的调节孔运动至与出料孔共轴线位置。
13.可选的,所述挡片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框,两个所述支撑框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齿条滑移设置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齿条于所述支撑框内的锁定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在支撑框内滑移运动,定位了齿条的安装位置,方便通过齿条驱动多孔片转动。
15.可选的,所述锁定件设置为螺栓,任一所述支撑框的下表面贯通开设有与所述螺栓螺纹适配的螺纹槽,所述螺栓位于所述螺纹槽内的端部与所述齿条壁面抵接 。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锁定齿条于支撑框内,实现限制齿环与多孔片的转动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框内壁的截面尺寸与所述齿条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尺寸一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与支撑框的内壁抵接,实现驱动齿条运动时限制齿条发生晃动的效果。
19.可选的,所述挡片与所述出料管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挡片与所述出料管外壁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挡片与所述出料管螺纹连接,所述出料管外壁的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固定件为圆筒状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固定连接于所述挡片的圆周上,所述螺纹套内壁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螺纹套与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螺纹固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片通过螺纹套与出料管螺纹固定,通过旋动螺纹套可以实现对挡片与多孔片的拆卸,从而能方便的对多孔片与挡片进行清洗,有利于改善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
21.可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上端设置有螺纹,所述挡片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挡片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下部为光滑的圆杆,所述多孔片的圆心上贯通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多孔片绕着所述圆杆转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旋动转动杆,实现对挡片与多孔片的进一步拆卸的效果,便于更彻底的对挡片与多孔片的清洁,提高食品生产的安全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挡片与多孔片的设置,通过驱动件驱动多孔片运动,使多孔片上孔径不同的多个调节孔运动至与出料孔共轴线的位置,从而改变出料孔的出料面积,进而实现调节速冻食品自动配料机的出料速率,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25.2.通过在挡片圆周上固定连接螺纹套,螺纹套内设置有螺旋槽,出料管下端设置螺纹,使螺纹套与出料管螺纹连接,从而固定挡片与出料管,实现了对挡片可拆装设置的效果,便于拆卸挡片进行清洗,有利于改善挡片长时间使用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从而提高食品生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搅拌仓、螺纹套以及挡片的爆炸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螺纹套、挡片、多孔片、齿环、转动杆、齿条以及支撑框的结
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挡片、多孔片、齿环、转动杆以及螺栓的爆炸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搅拌仓;2、进料斗;3、挡片;4、多孔片;5、出料孔;6、调节孔;7、转动杆;8、支撑框;9、螺栓;10、螺纹槽;11、螺纹套;12、螺纹孔;13、通孔;14、出料管;15、齿条;16、齿环。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速冻食品的自动配料机。参照图1,速冻食品的自动配料机包括搅拌仓1,搅拌仓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多个进料斗2,进料斗2与搅拌仓1连通设置,搅拌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4,出料管14设置为圆筒状,出料管14与搅拌仓1内部相连通;
33.参照图2和图3,出料管14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出料管14出料量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挡片3与多孔片4,挡片3的截面尺寸与出料管14内壁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尺寸一致,挡片3与出料管14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挡片3设置为圆形,固定件设置为螺纹套11,螺纹套11焊接固定于挡片3的圆周上,螺纹套11的内壁设置有螺旋槽,出料管14的下端设置有螺纹,螺纹套11与出料管14螺纹固定;
34.参照图3和图4,挡片3与多孔片4通过转动杆7转动连接,转动杆7的上端设置有螺纹,挡片3上对应开设有螺纹孔12,转动杆7的上端螺纹固定在螺纹孔12内,转动杆7的下端为光滑的圆杆,圆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限位片表面光滑设置,当转动杆7上端的螺纹全部旋进螺纹孔内时限位片与多孔片4的底面抵接,多孔片4的截面为圆形,多孔片4的圆心上贯通开设有通孔13,通孔13的内壁截面尺寸与圆杆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尺寸一致,转动杆7穿过多孔片4的通孔13后与挡片3的螺纹孔12螺纹固定,多孔片4绕着圆杆转动。
35.参照图3和图4,多孔片4上贯通开设有多个孔径不同的调节孔6,优选的调节孔6设为四个,挡片3上贯通开设有出料孔5,四个调节孔6圆心位于同一个截面圆的圆周上且圆周的圆心位于多孔片4的圆心上,出料孔5的孔径大于任一个调节孔6的孔径,出料管14上设置有驱动多孔片4运动至调节孔6与出料孔5共轴线位置的驱动件,多孔片4圆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齿环16,驱动件设置为齿条15,齿条15与齿环16啮合设置,通过驱动齿条15的运动来实现带动齿环16与多孔片4转动的效果;
36.挡片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框8,两个支撑框8沿水平方向设置,齿条15滑移于支撑框8内,支撑框8内壁的截面尺寸等于齿条15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尺寸,支撑框8的设置提供给齿条15滑移的通道且齿条15与支撑框8的内壁抵接,有利于提高齿条15运动时的稳定性,限制齿条15发生晃动。
37.参照图3和图4,任一个支撑框8上设置有锁定齿条15相对位置的锁定件,锁定件设置为螺栓9,支撑框8底面贯通开设有与螺栓9螺纹适配的螺纹槽10,通过拧动螺栓9使螺栓9位于螺纹槽10内的端部与齿条15压紧抵接,从而增大齿条15与支撑框8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锁紧固定齿条15于支撑框8内的效果。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速冻食品的自动配料机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改变速冻食品的自动配料机的出料速率时,拧松螺栓9,使齿条15脱离于螺栓9的锁定,下一步,驱动齿条15沿着齿条15的长度方向运动,使与齿条15啮合的齿环16随之转动,从而带动多孔片4转动,
此时多孔片4上的四个调节孔6也沿着调节孔6圆心所围成截面圆的圆周上运动,当目标调节孔6运动至与出料孔5同轴线位置时,拧动螺栓9,使螺栓9朝向调节孔6内运动,并使螺栓9的端部与齿条15压紧抵接,从而锁定齿条15于支撑框8内,进而限制齿环16与多孔片4的转动,实现对自动配料机出料速率的调节。
39.当需要清洗挡片3与多孔片4时,旋转螺纹套11,使螺纹套11与出料管14脱离,即可完成对挡片3与多孔片4的拆卸,下一步,朝向相反的方向旋动螺纹套11与限位片,使挡片3解除与转动杆7的螺纹连接,即可完成对挡片3与多孔片4的分离,此时可以方便的对多孔片4与挡片3进行清洁处理,改善微生物容易滋生的问题,提高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指标。清洗完毕需要再次安装时,驱动转动杆7设置有螺纹的端部穿过通孔13并螺纹固定于螺纹孔12内,实现安装多孔片4于挡片3上,下一步,驱动螺纹套11对准出料管14的位置并旋动螺纹套11,使螺纹套11与出料管14螺纹固定,即可完成安装。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0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