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式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病员裤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裤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护式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病员裤。


背景技术:

2.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属球窝关节,是典型的杵臼关节,当该关节发生病变或骨折之后,术者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3.当髋关节置换术后,术者需要长期卧床,这就在术者的臀部外侧连接有引流管(导尿管),引流管与臀部连接处通过敷料贴进行固定,然而临床上发现,一般术者手术过后,不会穿裤子,因为传统的裤子不易穿脱,很容易将引流管挤压或者刮脱,但是这样就无法保护病人隐私,尤其在冬天,特别易感冒;同时,由于术后的病人一般无意识或意识较为薄弱,时常发生术者将引流管误拔掉的状况,现有技术中是将术者的双手用绳带困住固定在床头两侧,这样使得术者难堪至极,舒适度极差,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式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病员裤,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术者无法保护自己隐私,引流管经常被误拔,绳带捆双手使术者难堪、舒适度极差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保护式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病员裤,包括裤体,其顶部一体式连接有裤腰,底部一体式连接有裤脚,所述裤体背面臀部中线处设有“十字形”绷带,所述“十字形”绷带由中竖带、左横带、右横带一体式连接而成,所述中竖带、中竖带连接的左横带右端部、中竖带连接的右横带左端部均通过“缝纫方式”固定于裤体臀部处;
7.所述左横带、右横带分别绕过裤体臀部对应侧,并于裤体前侧耻骨处交叉,所述左横带活动端系于床体右护栏上,右横带活动端系于床体左护栏上。
8.进一步地,所述左横带宽度大于右横带的宽度,当左横带与右横带呈交叉状态时,右横带刚好穿过左横带上的条形限位孔a且条形限位孔a位于前侧耻骨处。
9.进一步地,所述条形限位孔a呈垂直于左横带长度方向设置且条形限位孔a的长度大于右横带宽度、小于左横带宽度。
10.进一步地,距离所述左横带活动端15cm~25cm处的左横带上贯穿有条形限位孔b,距离所述右横带活动端15cm~25cm处的右横带上贯穿有条形限位孔c。
11.进一步地,所述条形限位孔b呈平行于左横带长度方向设置,条形限位孔c呈平行于右横带长度方向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条形限位孔b长度大于左横带宽度,条形限位孔c长度大于右横带宽度。
13.进一步地,所述裤体左侧裤体边缝处或右侧裤体边缝处均缝纫有双头拉链。
14.进一步地,所述双头拉链顶部与对应侧的裤腰之间留有间隔,位于所述间隔的裤体内侧面上缝制有海绵层。
15.进一步地,位于所述间隔的裤体前侧面上左右两侧对称缝制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与裤体前侧面之间形成限位通槽,当左横带与右横带呈交叉状态时,两者均穿过限位通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护式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病员裤,裤体左侧裤体边缝处或右侧裤体边缝处均缝纫有双头拉链,这样一是为了方便术者术后穿脱病员裤,二是为了便于将引流管引出,有利于后期护士观察术者的髋关节处实时状况。
18.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护式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病员裤,双头拉链顶部与对应侧的裤腰之间留有间隔,位于间隔的裤体内侧面上缝制有海绵层,这样一是防止术者髋关节处受到硬性拉力过大,起到缓冲作用,二是防止敷料贴被左横带或右横带挤压,提高术者舒适度。
19.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护式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病员裤,位于间隔的裤体前侧面上左右两侧对称缝制有限位带,限位带与裤体前侧面之间形成限位通槽,当左横带与右横带呈交叉状态时,两者均穿过限位通槽,这样便于限定左横带与右横带的位置,防止其前后滑动位移。
20.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护式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病员裤,改变传统病员裤结构,通过双头拉链实现裤子穿脱,简单、方便、灵活,保护了病人隐私且术者无法直接接触敷料贴,同时通过“十字形”绷带将术者髋关节处固定,不易发生术者误拔引流管,术者舒适度极高,极大地降低病人心理负担。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左横带、右横带未画出。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形”绷带后视展开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临床俯视实施例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临床侧视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27.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保护式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病员裤,包括裤体1,其顶部一体式连接有裤腰2,底部一体式连接有裤脚3,所述裤体1背面臀部中线处设有“十字形”绷带4,所述“十字形”绷带4由中竖带41、左横带42、右横带43一体式连接而成,所述中竖带41、中竖带41连接的左横带42右端部、中竖带41连接的右横带43左端部均通过“缝纫方式”固定于裤体1臀部处;
28.所述左横带42、右横带43分别绕过裤体1臀部对应侧,并于裤体1前侧耻骨处交叉,所述左横带42活动端系于床体右护栏5上,右横带43活动端系于床体左护栏6上,有利于固定术者的下半身,防止其在无意识或低意识状态下扭动或移动。
29.所述左横带42宽度大于右横带43的宽度,当左横带42与右横带43呈交叉状态时,右横带43刚好穿过左横带42上的条形限位孔a45且条形限位孔a45位于前侧耻骨处,这样使得术者左右两侧髋关节处的受力平衡。
30.所述条形限位孔a45呈垂直于左横带42长度方向设置且条形限位孔a45的长度大于右横带43宽度、小于左横带42宽度,这样一是便于右横带43直接扁平穿过条形限位孔a45,二是确保左横带42的韧性度。
31.距离所述左横带42活动端15cm~25cm处的左横带42上贯穿有条形限位孔b46,距离所述右横带43活动端15cm~25cm处的右横带43上贯穿有条形限位孔c47,这样留有足够的长度便于后续的左横带42或右横带43的活动端的系扣。
32.所述条形限位孔b46呈平行于左横带42长度方向设置,条形限位孔c47呈平行于右横带43长度方向设置,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将左横带42或右横带43的活动端系扣于左防护栏6或右防护栏5上。
33.所述条形限位孔b46长度大于左横带42宽度,便于左横带42直接插入条形限位孔b46内进行系扣,条形限位孔c47长度大于右横带43宽度,便于右横带43直接插入条形限位孔c47内进行系扣。
34.所述裤体1左侧裤体边缝处或右侧裤体边缝处均缝纫有双头拉链60,这样一是为了方便术者术后穿或脱病员裤,二是为了便于将引流管引出,有利于后期护士观察术者的髋关节处实时状况。
35.所述双头拉链60顶部与对应侧的裤腰2之间留有间隔7,位于所述间隔7的裤体1内侧面上缝制有海绵层8,这样一是防止术者髋关节处受到“十字形”绷带4的硬性拉力过大,起到缓冲作用,二是防止敷料贴被左横带42或右横带43挤压,提高术者舒适度。
36.位于所述间隔7的裤体1前侧面上左右两侧对称缝制有限位带9,所述限位带9与裤体1前侧面之间形成限位通槽,当左横带42与右横带43呈交叉状态时,两者均穿过限位通槽,这样便于限定左横带42与右横带43的位置,防止其前后滑动位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0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