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矿井防塌方安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矿井防塌方安全机构,特别是涉及采矿安全工业领域。


背景技术:

2.矿井为地底挖掘出的通道,大多矿井呈拱形状,使用者在挖掘矿井时,矿井内地质疏松的位置就很容易出现塌方的情况,而使用者的施工位置没有框架支撑,土块石头大面积掉落,导致使用者被掩埋,难以保证使用者的施工安全,矿井塌方时土块石头等均砸落在使用者的身上,即使使用者没有被掩埋,受到落石掉落的冲击力也会受伤,故而,我们提出可避免矿井塌方速度较快而将使用者掩埋,减少矿井塌方的面积,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使用者站在挡板下方时安全性大大提高,可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提高挡板的支撑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使用者的施工位置没有框架支撑,土块石头大面积掉落,导致使用者被掩埋,即使使用者没有被掩埋,受到落石掉落的冲击力也会受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矿井防塌方安全机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矿井防塌方安全机构,包括框架和内凹架,所述内凹架与框架顶端中部固定为一体,所述内凹架顶面均匀焊接有若干个套筒,且套筒内壁两端均开有滑槽,所述套筒顶端套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外壁两端下方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分别位于位于滑槽中且与滑槽滑动连接,且伸缩杆底端与套筒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顶端贯穿设置有转芯,且转芯外壁套接并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内凹架前端开有凹槽;
5.挡板和嵌板,所述嵌板与挡板后端固定为一体,且嵌板插接于凹槽,所述挡板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连接杆,且挡板顶面紧密贴合有橡胶层。
6.优选的,所述框架底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滑动轮,且滑动轮之间呈矩形四角排布。
7.优选的,所述内凹架外壁两角与框架内壁之间均焊接有内支撑杆,且内支撑杆同位于框架顶端两角内侧。
8.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与套筒做活塞运动,且弹簧通过伸缩杆伸缩,所述滚轮之间呈弧形排布。
9.优选的,所述挡板位于滚轮前端下方,且挡板通过嵌板与内凹架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侧连接杆末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前端,且侧连接杆、内支撑杆和挡板两侧组成三角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12.框架进入到矿井内,通过框架跟随使用者支撑施工位置,通过滚轮对矿井进行支撑,且多个滚轮可位于不同高度,可匹配表面凹凸不平的矿井内壁,即使矿井内发生塌方的
情况,通过框架也能够抵御上方矿井,框架顶端的结构通过内支撑杆进行三角形受力,框架不易出现变形断裂的情况,使用者待在框架下方,可避免矿井塌方速度较快而将使用者掩埋,减少矿井塌方的面积,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13.使用者可通过螺栓将侧连接杆与框架进行连接,这时挡板被安装好,通过挡板可挡住框架顶端掉落的石块,使用者站在挡板下方时安全性大大提高,落石掉落在橡胶层上时被减震,加上挡板呈弧形,落石向挡板两侧掉落,避免落石砸在使用者的头上,侧连接杆、内支撑杆和挡板两侧组成的三角形同样可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提高挡板的支撑力。
附图说明
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结构前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18.图中结构:1框架;101滑动轮;2内凹架;3套筒;301滑槽;4伸缩杆;401滑块;402弹簧;5转芯;501滚轮;6内支撑杆;7凹槽;8挡板;801嵌板;802侧连接杆;803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0.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1.如图1

2所示,一种可调式矿井防塌方安全机构,包括框架1和内凹架2,内凹架2与框架1顶端中部固定为一体,内凹架2顶面均匀焊接有若干个套筒3,且套筒3内壁两端均开有滑槽301,套筒3顶端套接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外壁两端下方均固定连接有滑块401,滑块401分别位于位于滑槽301中且与滑槽301滑动连接,且伸缩杆4底端与套筒3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402,伸缩杆4顶端贯穿设置有转芯5,且转芯5外壁套接并转动连接有滚轮501,内凹架2前端开有凹槽7,使用者在下矿施工时,可将框架1推入到矿井中,框架1底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滑动轮101,且滑动轮101之间呈矩形四角排布,框架1通过滑动轮101移动,框架1进入到矿井内,且框架1跟随使用者的挖掘进展被推入到较深的位置中,通过框架1跟随使用者支撑施工位置,并滚轮501在转芯5的外壁滚动,通过滚轮501在框架1顶端配合框架1的移动,且由于初步挖掘的矿井内壁较粗糙,表面凹凸不平,这时通过滚轮501对矿井进行支撑,当滚轮501处于凸面位置时,伸缩杆4与套筒3做活塞运动,且弹簧402通过伸缩杆4伸缩,滚轮501之间呈弧形排布,伸缩杆4被推入,弹簧402压缩,当滚轮501处于凹面位置
时,弹簧402又带动伸缩杆4弹起,滚轮501贴合在矿井内壁,且多个滚轮501可位于不同高度,可匹配表面凹凸不平的矿井内壁,即使矿井内发生塌方的情况,通过框架1也能够抵御上方矿井,内凹架2外壁两角与框架1内壁之间均焊接有内支撑杆6,且内支撑杆6同位于框架1顶端两角内侧,框架1顶端的结构通过内支撑杆6进行三角形受力,三角形受力的效果良好,框架1不易出现变形断裂的情况,使用者待在框架1下方,可避免矿井塌方速度较快而将使用者掩埋,减少矿井塌方的面积,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22.如图1和图3所示,挡板8和嵌板801,嵌板801与挡板8后端固定为一体,且嵌板801插接于凹槽7,挡板8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连接杆802,且挡板8顶面紧密贴合有橡胶层803,使用者在安装挡板8时,可将嵌板801插入到凹槽7中;
23.如图1和图3所示,侧连接杆802末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1前端,且侧连接杆802、内支撑杆6和挡板8两侧组成三角形,嵌板801插入后,侧连接杆802末端接触到框架1前端,使用者可将外部螺栓拧入到侧连接杆802中,通过螺栓将侧连接杆802与框架1进行连接,这时挡板8被安装好,挡板8位于滚轮501前端下方,且挡板8通过嵌板801与内凹架2连接,通过挡板8可挡住框架1顶端掉落的石块,使用者站在挡板8下方时,安全性大大提高,落石掉落在橡胶层803上时被减震,加上挡板8呈弧形,落石向挡板8两侧掉落,避免落石砸在使用者的头上,侧连接杆802、内支撑杆6和挡板8两侧组成的三角形同样可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提高挡板8的支撑力。
2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01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