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冠心病,医学上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心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现行的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手术治疗,如冠脉支架和心脏搭桥,二是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体外物理治疗等。外科手术治疗费用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还需长期配合抗血栓药物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都难以接受,非手术治疗风险小,疗效慢,仅只是缓解症状,缺血部位得不到治愈,需每天按时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3.现代医学认为:磁场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能很快改变局部的磁(电)状态,产生电子传递和调节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的效应,降低其兴奋性,增强抑制机能,使外周微血管扩张,末梢血管阻力降低,从而达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4.现有的装置通过连接线直接将各个机构进行连接,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连接线的接头处松动并导致短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装置连接线接头松动的问题。
6.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包括通过连接线依次连接的磁场产生仪、波形发生器和脉搏感应装置,还包括连接锁死机构;连接所锁死机构固定在波形发生器的一端,用于使波形发生器与连接在磁场产生仪的连接线固定,连接所锁死机构包括内锁定环、触发机构、锁死机构和接口壳体;接口壳体呈筒状,固定安装在波形发生器的一端;内锁定环包括多个内铰接板、多个第一内铰接柱、多个第二内铰接柱、多个弧形触发杆和多个内卡板;多个第一内铰接柱和多个第二内铰接柱周向均布交替设置;每个内铰接板一端与一个第一内铰接柱铰接,另一端与一个第二内铰接柱铰接,以在第二内铰接柱向内移动时带动第一内铰接柱向外移动;弧形触发杆呈弧型,每个弧形触发杆的一端固接一个第一内铰接柱,另一端延伸至与该第一内铰接柱在同一对角线上的另一第一内铰接柱;每个内卡板均固定安装在一个弧形弧形触发杆的另一端,以在第一内铰接柱向外移动时通过弧形触发杆带动相应的内卡板向内移动;触发机构安装在壳内,包括内转动环、内移动环和多个内连接杆;内移动环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接口壳体一端;内转动环可转动地安装接口壳体的另一端;内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内转动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内移动环上,多个内
连接杆沿内转动环轴向均布设置;每个内连接杆与一个第二内铰接柱万向铰接;锁死机构安装在内锁定环和接口壳体之间,配置成在内锁定环锁死后防止其解锁复位。
8.进一步地,锁死机构包括外锁定环、多个触发板和安装机构;多个触发板位于内锁定环的外侧,且沿内锁定环轴向均布,每个触发板与一个第一内铰接柱固定连接;外锁定环包括多个外铰接板、多个第一外铰接柱、多个第二外铰接柱、多个第一外卡板和多个第二外卡板;第一外铰接柱和第二外铰接柱均位于内锁定环的外侧,且沿内锁定环周向均布交替设置;每个外铰接板一端与一个第一外铰接柱铰接,另一端与一个第二外铰接柱铰接,以在第一外铰接柱向外移动时带动第二外铰接柱向内移动;第一外卡板位于触发板和外铰接板之间,每个第一外卡板与一个第一外铰接柱固接,以在触发板向外移动时推动相应的第一外卡板向外移动;第二外卡板位于接口壳体的外侧,每个第二外卡板通过连杆和一个第二外铰接柱固定连接,第二外卡板配置成可在接口壳体上径向移动的同时周向移动;安装机构用于和接口壳体与第一外铰接柱连接,配置成第一外铰接柱向外移动时,对第一外铰接柱有向内移动的趋势。
9.进一步地,安装机构,包括包括外固定环、外移动环和多个外连接杆;外固定环固定在接口壳体的一端开口处;外移动环位于接口壳体内;外连接杆倾斜设置,一端固定在外固定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移动环上,以在外移动环相对于外固定环转动时外连接杆趋近于竖直状态;多个外连接杆沿外固定环周向均布设置,每个外连接杆和一个第二外铰接柱万向铰接。
10.进一步地,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还包括紧固转轮;紧固转轮包括齿环和紧固环;紧固环设置在接口壳体内,且与接口壳体之间存在间隙,内转动环固定安装在紧固环上,外移动环位于接口壳体和紧固环之间的间隙;齿环与接口壳体同轴设置,且可转动地安装在接口壳体的另一段端面上,紧固环与齿环同轴且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接口壳体设置有多个长方形缺口;多个长方向缺口沿接口壳体周向均布设置,每个第二外卡板通过一个长方形缺口和一个第二外铰接柱固接。
12.进一步地,接口壳体的一端设有滑动环;滑动环呈筒状,固定安装在接口壳体的一端,且与接口壳体之间存在间隙,内移动环通过花键可轴向滑动地安装于滑动环内壁,外固定环固定安装在接口壳体和滑动环间隙内。
13.进一步地,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还包括圆柱插头;圆柱插头用于插装在连接锁死机构内,且与连接线固接。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连接锁死机构的设置能使磁场产生仪的连接线与脉搏感应装置连接后,通过触发机构的带动内锁定环的转动,使多个内卡板向轴心方向抱死,并对连接处进行抱死。其中锁死机构能防止内锁定环复位使内卡板一直处于向内收缩的状态,以使固定连接效果更加稳定。
15.进一步地,第一外卡板在外连接杆的作用下,在向远离轴心方向移动时,有向靠近轴心方向移动的趋势,进而使内卡板和第一外卡板接触时一直处于较大的摩擦力状态,防止内锁定环复位,使内锁定环一直处于锁紧状态。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连接锁死机构剖视图;
20.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内锁定环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内锁定环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外锁定环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外锁定环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连接锁死机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连接锁死机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内锁定环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连接锁死机构初始状态俯视图;
29.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的连接锁死机构工作状态俯视图;
30.图中:1、脉搏感应装置;2、波形发生器;3、接口壳体;31、紧固转轮;32、滑动环;33、外固定环;34、外移动环;35、外连接杆;36、第一外卡板;37、第二外卡板;38、外锁定环;391、第一外铰接柱;392、第二外铰接柱;41、紧固环;42、内转动环;43、内移动环;44、内连接杆;45、内卡板;46、触发板;47、弧形触发杆;48、内锁定环;491、第二内铰接柱;492、第一内铰接柱;5、磁场产生仪;51、连接线;52、圆柱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3所示,包括通过连接线51依次连接的磁场产生仪5、波形发生器2和脉搏感应装置1,还包括连接锁死机构和圆柱插头52;圆柱插头52用于插装在连接锁死机构内,且与连接线51固接。连接所锁死机构固定在波形发生器2的一端,用于使波形发生器2与连接在磁场产生仪5的连接线51固定,连接所锁死机构包括内锁定环48、触发机构、锁死机构和接口壳体3。
33.接口壳体3呈筒状结构固定安装在波形发生器2的一端,接口壳体3上设置有多个长方形缺口;多个长方向缺口沿接口壳体3周向均布设置,每个第二外卡板37通过一个长方形缺口和一个第二外铰接柱392固接。内锁定环48包括多个内铰接板、多个第一内铰接柱492、多个第二内铰接柱491、多个弧形触发杆47和多个内卡板45。内铰接板的数量为十二个,第一内铰接柱492和第二内铰接柱491的数量均为六个,多个弧形触发杆47和多个内卡板45的数量均为三个。多个第一内铰接柱492和多个第二内铰接柱491周向均布交替设置;每个内铰接板一端与一个第一内铰接柱492铰接,另一端与一个第二内铰接柱491铰接,内铰接板构成十二边形结构,以在第二内铰接柱491向内移动时带动第一内铰接柱492向外移动,使得十二边形结构趋近于六边形结构。弧形触发杆47呈弧型,弧形的轴心与接口壳体3同轴,每个弧形触发杆47的一端固接一个第一内铰接柱492,另一端延伸至与该第一内铰接柱492在同一对角线上的另一第一内铰接柱492;内卡板45为弧形板状结构轴心位于十二边形的侧,每个内卡板45均固定安装在一个弧形触发杆47的另一段,以在第一内铰接柱492向外移动时通过弧形触发杆47带动相应的内卡板45向内移动,并对圆柱插头52抱死,连接线51接头松动。
34.触发机构安装在壳内内,包括包括内转动环42、内移动环43和多个内连接杆44;内移动环43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接口壳体3一端。内转动环42可转动地安装接口壳体3的另一端;内连接杆44一端固定在内转动环42上,另一端固定在内移动环43上,多个内连接杆44沿内转动环42轴向均布设置;每个内连接杆44与一个第二内铰接柱491万向铰接,万向铰接使内连接杆44在倾斜时第二内铰接柱491处于竖直状态,内转动环42和内移动环43相对转动时,使多个内连接杆44发生倾斜,进而使内连接杆44中部向轴心方向移动,带动多个第二内铰接柱491向轴心移动,同时带动内锁定环48发生周向转动。锁死机构安装在内锁定环48和接口壳体3之间,配置成在内锁定环48锁死后防止其解锁复位。
35.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8所示,锁死机构包括外锁定环38、多个触发板46和安装机构;多个触发板46位于内锁定环48的外侧,触发板46的数量为三个且沿内锁定环48轴向均布,每个触发板46与一个第一内铰接柱492固定连接,触发板46为周心位于内锁定环48内侧的弧形板状结构。外锁定环38包括多个外铰接板、多个第一外铰接柱391、多个第二外铰接柱392、多个第一外卡板36和多个第二外卡板37,外铰接板的数量为十二个,第一外铰接柱391和第二外铰接柱392的数量均为六个,第一外卡板36和第二外卡板37的数量均为六个。第一外铰接柱391和第二外铰接柱392均位于内锁定环48的外侧,且沿内锁定环48周向均布交替设置;每个外铰接板一端与一个第一外铰接柱391铰接,另一端与一个第二外铰接柱392铰接,外铰接板构成十二边形结构,以在第一外铰接柱391向外移动时带动第二外铰接柱392向内移动趋近于六边形结构;第一外卡板36位于触发板46和外铰接板之间,每个第一
外卡板36与一个第一外铰接柱固接,以在触发板46向外移动时推动相应的第一外卡板36向外移动,同时会带动外锁定环38周向方向转动;第二外卡板37位于接口壳体3的外侧,第二外卡板37呈弧形板状可与接口壳体3贴合,每个第二外卡板37通过连杆和一个第二外铰接柱392固定连接,第一外卡板36向远离轴心移动时第二外卡板37向轴心移动直到第二外卡板37和接口壳体3外壁紧密贴合,第二外卡板37配置成可在接口壳体3上径向移动的同时周向移动。安装机构用于和接口壳体3与第一外铰接柱391连接,配置成第一外铰接柱391向外移动时,对第一外铰接柱391有向内移动的趋势,第一外铰接柱391向内移动时带动第一外卡板36向内移动,且外锁定环38直径大于内锁定环48所以第一内卡板45向内移动的形变大于触发板46向内移动的形变,故而使第一外卡板36和触发板46一直处于紧贴的状态。
36.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8所示,安装机构,包括包括外固定环33、外移动环34和多个外连接杆35;外固定环33固定在接口壳体3的一端开口处;外移动环34位于接口壳体3内;外连接杆35倾斜设置,一端固定在外固定环33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移动环34上,以在外移动环34相对于外固定环33转动时外连接杆35趋近于竖直状态,外连接杆35趋近于竖直后,有恢复至初始状态的趋势,进而会使第一外卡板36随着外连接杆35有向内移动的趋势;多个外连接杆35沿外固定环33周向均布设置,每个外连接杆35和一个第二外铰接柱392万向铰接,万向铰接使外连接杆35趋近于竖直的过程中,第二外铰接柱392一直处于竖直的状态。
37.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种基于脉冲磁场微分波刺激穴位的心功能治疗装置,还包括紧固转轮31;紧固转轮31包括齿环和紧固环41;紧固环41设置在接口壳体3内,且与接口壳体3之间存在间隙,内转动环42固定安装在紧固环41上,外移动环34位于接口壳体3和紧固环41之间的间隙。齿环与接口壳体3同轴设置,且可转动地安装在接口壳体3的另一段端面上,紧固环41与齿环同轴且固定连接,齿环转动带动内连接杆44连接杆发生过倾斜,并使内移动环43和内转动环42反生相对转动,同时内移动环43产生周向滑动。
38.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接口壳体3的一端设有滑动环32;滑动环32呈筒状,固定安装在接口壳体3的一端,且与接口壳体3之间存在间隙,内移动环43通过花键可轴向滑动地安装于滑动环32内壁,外固定环33固定安装在接口壳体3和滑动环32间隙内。
39.工作时,将磁场产生仪5连接线51一端的圆柱插头52从紧固转轮31中插入,插入后,逆时针扭转紧固转轮31,使紧固环41带动内转动环42转动,因为内移动环43在滑动环32上仅发生轴向滑动,所以在紧固环41转动时内转动环42和内移动环43之间的距离不断靠近,多个内连接杆44发生倾斜,内连接杆44中部不断向轴心靠近,进而带动第二内铰接柱491不断的向轴心靠近,同时与之相邻的第一内铰接柱492向远离轴心方向移动,并使第一内铰接柱492通过弧形触发杆47带动相对应的内卡板45向接口壳体3轴心方向移动。内锁定环48由初始状态的十二边形趋近于六边形结构,在此过程中,多个内卡板45向接口壳体3轴心靠近对圆柱插头52进行夹紧。
40.当第一内铰接柱492向远离轴线方向移动时,位于第一内铰接柱492外侧触发板46向远离接口壳体3轴心方向扩张,且因为在多个内连接杆44发生倾斜的过程中带动内锁定环48周向转动,所以触发板46在第一内铰接柱492的带动下发生周向转动。触发板46在向远离轴心方向扩张使和第一外卡板36接触,并将第一外卡板36向外推挤,同时发生相对旋转。外连接杆35在触发板46的周向旋转的转矩的影响下由倾斜的状态趋于竖直。由于内锁定环48直径小于外锁定环38直径,导致内锁定环48和外锁定环38旋转相同角度相对应的内连接
杆44和外连接杆35之间间距的该变量不同,且内连接杆44最终的倾角大于外连接杆35初始的倾角,又因为,第一外铰接柱391向内移动时带动第一外卡板36向内移动,故而使第一外卡板36和触发板46一直处于紧贴的状态,因此在内环转动时带动外环同步转动。第一外卡板36上的铰接点不断的向远离轴心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第二外卡板37上的铰接点不断的向轴心方向移动,外锁定环38从十二边形趋近于六边形。由于外锁定环38和内锁定环48扩张不同步,导致触发板46在第一外卡板36上打滑,从而导致内锁定环48在外锁定环38卡紧时刻停留在同一终点,且内锁定环48比外锁定环38转动的角度要多,且此时多个内卡板45对圆柱插头52抱死,同时多个第二外卡板37对接口壳体3抱死。
41.此时外锁定环38和内锁定环48相对顶死,且不能倒转,实现对圆柱插头52的手动锁死。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