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氧气瓶放置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氧气瓶的放置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龄、重危、卧床的病人越来越多,此类多合并患有多系统的疾病,此类病人需转运至多个辅助检查科室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ct、mri、b超、pet—ct、骨扫描等。当前临床多采用担架平车转运,患者需多次的过床,增加操作难度,且造成病人不适,尤其颅脑外伤、骨折等病人,在过床、移动的过程,可能会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在住院部病床紧缺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将病床放置在过道用来应对床位紧张的情况,过道上通常不具备氧气接入结构,直接用病床转运病人能极大的提高转运的效能、确保病人的安全,如公告号cn 209921350 u公告的一种用于小型氧气瓶的放置装置推车式氧气瓶本体运输支架,解决了氧气瓶本体运输困难的问题。
3.现有的转运病床不能满足紧急情况下的转运工作,使用氧气枕作为氧源,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有着极大的危险,无法保持持续低流量吸氧;同时,装运病床,没有氧气供应装置,以及在运输氧气瓶时,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氧气瓶的放置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装运病床,没有氧气供应装置,以及在放置运输氧气瓶时,不稳定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小型氧气瓶的放置装置,包括氧气支撑架、第一环形固定圈、第二环形固定圈,所述氧气支撑架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环形固定圈,所述氧气放置架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环形固定圈,所述第二环形固定圈的最右侧与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进行固定,所述底座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横向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放置槽的内部竖向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是交叉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固定圈与所述第二环形固定圈的内部固定放置有氧气瓶本体,所述氧气瓶本体上设有压力表。
6.进一步的,所述氧气支撑架与挂钩为一体式设计。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节省空间的作用,还能够节约资源,方便携带,能够延长支撑架的使用寿命。
8.进一步的,所述氧气瓶本体的底部与所述放置槽内部安装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接触。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移动过程中便携氧气瓶时发生滑动,能够更加紧密的对氧气瓶进行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氧气瓶本体的外表面紧贴所述第一环形固定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固定圈的内壁。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移动氧气瓶运输时氧气瓶发生松动现象。
12.进一步的,所述挂钩的外壁与承载板的内壁接触。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氧气瓶在运输时发生倾斜,方便拆卸。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固定圈和所述第二环形固定圈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氧气瓶防滑垫。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支撑固定时发生滑动,便于对氧气瓶外表面进行管理和保护,有利于提高移动时稳定性。
16.综上,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氧气支撑架、第一固定圈、第二固定圈和放置槽的配合,避免装运病床时,没有氧气供应装置,能够在抢救转运时提供更好的转运环境和争取跟多的抢救时间,避免使用小推车由其他人来人工推动,费时费力费人力,运送麻烦的问题。
18.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置槽,防止支撑固定时发生滑动,便于对氧气瓶外表面进行管理和保护,有利于提高移动时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实例的左视图;
21.图3是放置槽的俯视图。
22.附图标记:1、氧气支撑架;2、第一环形固定圈;3、第二环形固定圈;4、挂钩;5、固定架;6、底座;7、放置槽;8、第一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10、承载板;11、氧气瓶本体;12、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
27.参考图1
‑
图3,一种用于小型氧气瓶的放置装置,包括氧气支撑架1、第一环形固定圈2、第二环形固定圈3,氧气支撑架1的底部连接有底座6,底座6的右侧固定连接固定架5,固定架5和底座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环形固定圈2,第一环形固定圈2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环形固定圈3,第二环形固定圈3的最右侧与固定架5的顶部进行固定,底座6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有放置槽7,放置槽7的内部横向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8,放置槽7的内部竖向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9,第一支撑杆8与第二支撑杆9是交叉设置,第一环形固定圈2与第二环形固定圈3的内部固定放置有氧气瓶本体11,氧气瓶本体11上设有压力表12。
28.参考图1和图2,氧气支撑架1与挂钩4为一体式设计,氧气支撑架1与挂钩4均为不锈钢材质。
29.参考图3,氧气瓶本体11的底部与放置槽7内部安装的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9接触,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9均为不锈钢材质制作。
30.参考图2,氧气瓶本体11的外表面紧贴第一环形固定圈2和第二环形固定圈3的内壁。
31.参考图1,挂钩4的外壁与承载板10的内壁接触。
32.参考图1,第一环形固定圈2和第二环形固定圈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氧气瓶防滑垫。
33.综上所述,检查支架是否有损坏的现象,将挂钩4挂在承载板10上,对支架进行固定,将氧气瓶本体11穿过第一环形固定圈2和第二环形固定圈3 放置在放置槽7上,使氧气瓶本体11的底部接触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 9组成的交叉的支架,使第一环形固定圈2和第二环形固定圈3与氧气瓶本体 11的高度相适应,使得不同大小的氧气瓶在第一环形固定圈2和第二环形固定圈3内能固定,使用方便,同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