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种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用种植设备。
背景技术:
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的农作物通过农田种植、大棚种植以及无土种植,无土种植,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种植方法。无土种植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
3.现有的无土种植设备对于某些需要攀爬成长的农作物来说功能性较差,且无法将其的幼苗拨正,会导致幼苗长歪,卖相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农用种植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用种植设备,能让攀爬成长的农作物的幼苗不长歪。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用种植设备,所述培养槽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板,所述栽培板内部设置有栽培管,所述栽培管贯穿栽培板,且所述栽培管一端位于培养槽内侧,所述培养槽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气缸,两个所述调节气缸顶端表面设置均有攀爬架,所述攀爬架顶端表面有营养液添加槽,所述攀爬架内侧顶端设置有攀爬钩,所述攀爬钩内侧连接有种苗,所述种苗外侧连接有栽培管,且所述种苗一端位于培养槽内侧,所述攀爬钩内侧贯穿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攀爬钩内侧开设有第一空槽,所述第一空槽内侧连接于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移动杆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攀爬钩,且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一侧固定设置有橡胶垫。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营养液添加槽一侧固定连接有营养液输送管,所述营养液输送管内侧开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内侧设置有旋转杆,且所述旋转杆贯穿营养液输送管,所述旋转杆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翻转圆片,且两个所述翻转圆片外侧连接有营养液输送管,所述旋转杆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旋转杆外侧固定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位于营养液输送管外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营养液输送管固定连接有输送管开口,且所述输送管开口位于培养槽内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杆连接有翻转圆片,所述翻转圆片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攀爬钩固定连接于攀爬架内侧顶端,且所述攀爬钩围绕攀爬架内侧顶端呈等距离分布。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攀爬架固定连接有调节气缸,且所述攀爬架顶端连接有营养液添加槽,所述攀爬架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层。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翻转圆片表面均设置有防锈漆涂层,且所述翻转圆片一侧卡合营养液输送管内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的攀爬钩、第一弹簧与夹块,在种植攀爬系农作物时,可以手动拆开攀爬钩将种苗置入,如此即可有效的控制种苗的生长情况,避免出现因无任何扶正措施而导致的生长畸形,让攀爬系农作物的生产得到一定的辅助,不会出现长歪的情况;
14.2、通过设置的翻转圆片与旋转杆,在培养槽中的营养液需要添加时,可以手动控制营养液的流速,以便使用者能更好的对种苗的生产情况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攀爬钩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攀爬钩侧面剖视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培养槽;2、栽培板;3、栽培管;4、调节气缸;5、种苗;6、攀爬钩;7、营养液添加槽;8、攀爬架;61、第一空槽;62、移动杆;63、第一弹簧;64、夹块;65、限位块;66、橡胶垫;71、营养液输送管;72、输送管开口;73、旋转杆;74、翻转圆片;75、第二空槽;76、开关;77、螺帽;78、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2.实施例:
23.如图1
‑
图3所示,一种农用种植设备,包括培养槽1,培养槽1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板2,栽培板2内部设置有栽培管3,栽培管3贯穿栽培板2,且栽培管3一端位于培养槽1内侧,培养槽1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气缸4,两个调节气缸4顶端表面设置均有攀爬架8,攀爬架8顶端表面有营养液添加槽7,攀爬架8内侧顶端设置有攀爬钩6,攀爬钩6内侧连接有种苗5,种苗5外侧连接有栽培管3,且种苗5一端位于培养槽1内侧,攀爬钩6内侧贯穿连接有移动杆62,移动杆62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5,攀爬钩6内侧开设有第一空槽61,第一空槽61内侧连接于移动杆62,移动杆6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64,移动杆62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63,第一弹簧63一端固定连接有攀爬钩6,且第一弹簧6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64,夹块64一侧固定设置有橡胶垫66;
24.该装置完成后,种苗5在生长到一定阶段,便可手动打开攀爬钩6,将种苗5放入其中再闭合,第一弹簧63会自动往内收缩,与之固定连接的移动杆62会一同朝攀爬钩6内侧移
动,夹块64在移动杆62的带动下也往攀爬钩6内侧移动,直到位于夹块64表面的橡胶垫66接触到种苗5,第一弹簧63感受到阻力会停止伸长,而随着种苗5的生长变粗,第一弹簧63受到压力会慢慢缩起,不会阻碍到种苗5的生长;在种植攀爬系农作物时,可以手动拆开攀爬钩6将种苗5置入,如此即可有效的控制种苗5的生长情况,避免出现因无任何扶正措施而导致的生长畸形,让攀爬系农作物的生产得到一定的辅助,不会出现长歪的情况。
25.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开关76、旋转杆73与翻转圆片74,请如图1、图4、图5所示,营养液添加槽7一侧固定连接有营养液输送管71,营养液输送管71内侧开设有第二空槽75,第二空槽75内侧设置有旋转杆73,且旋转杆73贯穿营养液输送管71,旋转杆73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翻转圆片74,且两个翻转圆片74外侧连接有营养液输送管71,旋转杆73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关76,旋转杆73外侧固定连接有螺帽77,螺帽77位于营养液输送管71外侧;
26.在使用者需要添加营养液时,旋转开关76,开关76带动固定连接的旋转杆73,连接在旋转杆73外侧的两个翻转圆片74跟着一起旋转,营养液输送管71内部出现空隙,营养液得以通过;在培养槽1中的营养液需要添加时,可以手动控制营养液的流速,以便使用者能更好的对种苗5的生产情况进行控制。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输送管开口72,请如图3所示,营养液输送管71固定连接有输送管开口72,且输送管开口72位于培养槽1内侧;通过设置了位于培养槽1内侧的输送管开口72,使得输送管开口72内输送的营养液可以更好的被送到培养槽1内部。
28.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翻转圆片74与橡胶圈78,请如图5所示,旋转杆73连接有翻转圆片74,翻转圆片74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圈78;通过将旋转杆73与翻转圆片74相连,使得旋转杆73可以更好的带动翻转圆片74转动,而设置了橡胶圈78,则增强了营养液输送管71内部的密封性。
29.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攀爬钩6,请如图1所示,攀爬钩6固定连接于攀爬架8内侧顶端,且攀爬钩6围绕攀爬架8内侧顶端呈等距离分布;通过设置了多个攀爬钩6,使得本装置可以同时种植多量种苗5。
30.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调节气缸4与营养液添加槽7,请如图3所示,攀爬架8固定连接有调节气缸4,且攀爬架8顶端连接有营养液添加槽7,攀爬架8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层;通过设置了调节气缸4,可以更好的去调节本装置,而将营养液添加槽7设置在攀爬架8顶端表面,则可以减少本装置的占用面积,在攀爬架8表面设置橡胶层,则避免种苗5在攀爬时被攀爬架8的外侧刮伤。
31.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翻转圆片74,请如图5所示,两个翻转圆片74表面均设置有防锈漆涂层,且翻转圆片74一侧卡合营养液输送管71内侧;通过在翻转圆片74表面设置防锈漆涂层,延长翻转圆片74的使用寿命。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