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具有更多优势,发展很快,得到用户的普遍接受。
3.装配式楼承板和工字钢梁是钢结构建筑重要的横向承重构件,工字钢梁支撑楼承板,在楼承板上方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形楼层板;钢结构建筑所用的装配式楼承板拼接成型,由于单块楼承板是在工厂预先加工的标准件,在现场拼接后难以保证严丝合缝,在工字钢梁边缘往往存在缝隙,在浇筑前需要封堵此缝隙。
4.目前通常采用木模板或者钢板条支撑,木模板支撑在工字钢梁和楼承板之间的间隙处,在木模板的下方放置木方,木方的顶端支撑木模板,木方的底端由工字钢梁支撑。此种支撑方法需要在施工现场人工进行木头截取,加大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劳动强度,截取的木头难以重复使用,浪费大量木材不利于节能环保,同时增加了施工周工和综合成本。
5.采用钢板条的方式需要将钢板条焊接到工字钢梁上,增加了额外的焊接过程,且钢板条无法拆除,造成浪费。
6.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实现重复支撑,节约材料的同时提升支撑效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可反复使用以实现重复支撑,节约材料的同时提升支撑的施工效率,具体方案如下:
8.一种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两组能够相互伸缩套装的支撑杆和支撑套,所述支撑杆的外周设置外螺纹;
9.所述支撑套套装在所述支撑杆的外部,所述支撑套通过螺纹调节相对于所述支撑杆的位置;
10.各个所述支撑杆之间、或者各个所述支撑套之间通过连接件相对固连。
11.可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外部螺纹安装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与所述支撑套相互独立设置,所述支撑套为内壁光滑的套筒,所述支撑套的端部顶靠于所述定位螺母。
12.可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外部螺纹安装定位螺母,所述支撑套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母,所述支撑套为内壁光滑的套筒。
13.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的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支撑套与所述支撑杆相互螺纹连接。
14.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于各个所述支撑杆的端部。
15.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各个所述支撑杆的侧壁。
16.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的端部各自独立固定设置支撑板。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两组能够相互伸缩套装的支撑杆和支撑套,支撑杆的外周设置外螺纹,支撑套套装在支撑杆的外部,支撑套通过螺纹调节相对于支撑杆的位置,从而改变支撑杆和支撑套相互连接形成的总长度;若各个支撑杆之间相对固连,则支撑套之间相对没有连接;若各个支撑套之间通过连接件相对固连,则各个支撑杆之间相对没有连接;使用时调节各组支撑杆和支撑套的长度,使其中一组顶在工字钢梁之间,一组可以用于支撑上方放置的模板,该支撑装置可以任意调节长度,匹配不同的工字钢梁,可以反复应用,不需要每次截取木材或者焊接,提高了支撑的效率,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与工字钢梁相互配合的正视方向示意图;
21.图3为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与工字钢梁相互配合的轴测示意图。
22.图中包括:
23.支撑杆1、支撑套2、定位螺母3、连接件4、连接板41、连接杆42、支撑板5。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可反复使用以实现重复支撑,节约材料的同时提升支撑的施工效率。
25.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其中包括至少两组能够相互伸缩套装的支撑杆1和支撑套2,支撑杆1的外周设置外螺纹;结合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设置两组支撑杆1和支撑套2,每根支撑杆1和每根支撑套2相对装配形成一组,两者螺纹连接形成一根杆状结构。
26.支撑杆1为实心的杆状结构,支撑套2为空心的筒形结构,支撑套2套装在支撑杆1的外部,支撑杆1和支撑套2两者采用螺纹相互装配连接。支撑套2通过螺纹调节相对于支撑杆1的位置,也即支撑杆1和支撑套2形成的杆状结构的整体长度可以伸缩调节。
27.各个支撑杆1之间、或者各个支撑套2之间通过连接件4相对固连,这里存在两种具体的设置形式,第一种:各个支撑杆1之间通过连接件4相对固连,此时各个支撑杆1之间无法相对移动,但各个支撑套2可以相对独立移动;第二种各个支撑套2之间通过连接件4相对固连,此时各个支撑套2之间法相对移动,但各个支撑杆1可以相对独立移动。
28.图1所示的结构中,展示支撑杆1之间通过连接件4相对固连的结构形式,图中所示的两根支撑杆1之间通过连接件4固定为一体,此时支撑杆1共同形成一个整体,无法移动,但两个支撑套2可以独立地相对于支撑杆1移动,每个支撑套2可以沿图中双向箭头所示的
方向竖直上下移动调节,从而改变整体的长度。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与工字钢梁相互配合的正视方向示意图;图3为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与工字钢梁相互配合的轴测示意图;图中a表示工字钢梁,b表示被支撑的模板;结合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的使用方式进行介绍说明。工字钢梁具有上翼和下横板,中间通过竖向的肋板连接,将两根支撑杆1形成的整体的端部放置到工字钢梁的下翼上,调节左侧的支撑套2的高度,使支撑套2的顶端顶在上翼上,将整个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与工字钢梁之间相对固定定位;再调节右侧的支撑套2的高度,使右侧支撑套2的顶端与工字钢梁上翼的上表面齐平,从而通过右侧的支撑套2对模板提供支撑。
30.当单块楼承板在现场拼接后与工字钢梁之间存在缝隙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对额外增加的模板提供支撑,采用该装置进行支撑时,不需要截取木方进行支撑,也不需要与工字钢梁相对焊接,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装配式楼承板支撑装置可调节高度以匹配不同的工字钢梁的高度,可以实现反复使用,节约木材使用量,提高了支设的施工效率。
3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几种具体的设置方案。
32.一种为:在支撑杆1的外部螺纹安装定位螺母3,定位螺母3与支撑杆1相对螺纹连接;且定位螺母3与支撑套2相互独立设置,两者之间没有相对固定的连接;支撑套2为内壁光滑的套筒,支撑套2的端部顶靠于定位螺母3,通过定位螺母3限定支撑套2的高度。此时仅转动定位螺母3调节高度,调节高度时不需要转动支撑套2。
33.另一种为:支撑杆1的外部螺纹安装定位螺母3,定位螺母3与支撑杆1保持螺纹连接,通过转动可以改变定位螺母3的竖直高度,支撑套2的端部固定连接定位螺母3,支撑套2为内壁光滑的套筒,支撑套2,此时通过同步转动支撑套2和定位螺母3调节竖直高度。
34.另一种为:支撑套2的内壁设置内螺纹,支撑套2内壁的内螺纹直接与支撑杆1相互螺纹连接,通过支撑套2自身的转动调节竖直高度。
3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组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4包括连接板41,连接板41固定于各个支撑杆1的端部,结合图2,连接板41的长度大于两个支撑杆1之间的间距,在使用时,支撑板41的下表面接触工字钢梁的下翼。
36.具体地,连接件4包括连接杆42,连接杆42固定连接于各个支撑杆1的侧壁,结合图2,连接杆42的长度等于两个支撑杆1之间的间距,连接杆42和连接板41相互配合,从不同的位置固定支撑杆1,使支撑杆1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具有更强的抗扭转性能。
37.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套2的端部各自独立固定设置支撑板5,结合图2所示,在每个支撑套2的顶端分别设置一个支撑板5,支撑板5的面积大于支撑套2的横截面积,增大与模板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相对滑移,以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3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4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