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炉渣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锅炉用炉渣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锅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炉渣,炉渣的组分靠加入适量的熔剂(石灰、石英石、萤石等)进行调整,在冶炼过程中通过对炉渣组分和性质的控制,能使脉石和氧化杂质的产物与熔融金属或硫顺利分离,脱除金属中的害杂质,吸收液态金属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不直接受炉气污染,富集有用的金属氧化物。
3.炉渣一般颗粒较大,不方便直接回收其中的废渣,需要先进行粉碎研磨,对粉碎后的炉渣再进行筛选,现有的炉渣收集装置大多不具有研磨筛分装置,不利于炉渣的回收再利用。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锅炉用炉渣收集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锅炉用炉渣收集装置。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用炉渣收集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顶壁设有旋转升降机构,外壳的内底壁设有转动研磨机构,外壳的内壁设有筛分机构,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口,外壳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排渣口,外壳的底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出料口。
8.进一步的,旋转升降机构包括固定箱和电机一,固定箱固定连接在外壳的上表面,固定箱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旋转螺杆,旋转螺杆的底端贯穿固定箱和外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旋转螺杆与固定箱和外壳均转动连接,旋转螺杆位于外壳内部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研磨层。
9.进一步的,电机一安装在外壳的上表面,电机一的输出转轴贯穿固定箱并与固定箱转动连接,电机一的输出转轴位于固定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旋转螺杆位于固定箱内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二,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相啮合。
10.进一步的,外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呈圆周阵列的固定筒,每个固定筒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插杆,每个插杆的底端均与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转动研磨机构包括电机二,电机二安装在外壳的内底壁,电机二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平台,旋转螺杆的底端贯穿转动平台的上表面并延伸至转动平台的内部,且旋转螺杆的底端与转动平台转动连接。
12.进一步的,筛分机构包括筛板、导向板和滑槽,筛板的中部滑动连接在转动杆的外表面,筛板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滑块,滑槽开设在外壳的内壁,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滑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上端与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导向板固定在
外壳的内壁。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锅炉用炉渣收集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旋转升降机构、转动研磨机构、筛分机构、进料口、排渣口和出料口的配合设计,将炉渣通过进料口放入至外壳的内部,炉渣会堆积在转动平台的上表面,电机一开启旋转带动锥齿轮一旋转,锥齿轮一旋转带动锥齿轮二旋转,锥齿轮二旋转带动旋转螺杆旋转,旋转螺杆旋转带动升降板在外壳的内部上下升降,当升降板下降至与转动平台上表面的炉渣相接触时,控制电机一停止,电机二旋转带动转动杆旋转,转动杆旋转带动转动平台旋转,通过转动平台的旋转对炉渣进行研磨,且研磨层能够增强炉渣的研磨效果,研磨完成的炉渣经过转动平台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落至导向板的上表面,通过导向板的上表面落至筛板的上表面,当炉渣落至筛板的上表面时,筛板会通过弹性件产生震动,方便对研磨完成的炉渣进行过滤,过滤至筛板下方的炉渣经过出料口排出外壳的内部,筛板上方的炉渣经过排渣口排出外壳的内部,并通过进料口重新进入外壳的内部进行重复研磨,此装置能够对炉渣收集时进行研磨和筛分操作,有利于炉渣的再次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渣口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外壳;2、旋转升降机构;21、固定箱;22、电机一;23、锥齿轮一;24、锥齿轮二;25、旋转螺杆;26、升降板;27、固定筒;28、插杆;29、研磨层;3、转动研磨机构;31、电机二;32、转动杆;33、转动平台;4、筛分机构;41、筛板;42、导向板;43、滑块;44、滑槽;45、弹性件;5、进料口;6、排渣口;7、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
‑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用炉渣收集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为圆筒状,外壳1的内顶壁设有旋转升降机构2,旋转升降机构2包括固定箱21和电机一22,固定箱21同样为圆筒状,固定箱21固定在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箱21的内顶壁转动有旋转螺杆25,旋转螺杆25位于固定箱21内部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旋转螺杆25位于外壳1内部的一端为螺纹端,旋转螺杆25与固定箱21和外壳1均转动连接,旋转螺杆25位于外壳1内部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升降板26,旋转螺杆25转动时能够使升降板26进行升降,升降板26的底面固定有研磨层29,研磨层29为凹凸不平的磨砂材质,能够有效的对炉渣进行研磨。
24.电机一22安装在外壳1的上表面,电机一22的型号为y90s
‑
2,电机一22的输出转轴
贯穿固定箱21并固定有锥齿轮一23,旋转螺杆25位于固定箱21内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二24,锥齿轮一23与锥齿轮二24相啮合,电机一22旋转时带动锥齿轮一23旋转,锥齿轮一23旋转带动锥齿轮二24旋转,进而能够带动旋转螺杆25进行旋转,外壳1的内顶壁固定有固定筒27,固定筒27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固定筒27呈圆周阵列分布,每个固定筒27的内部均滑动有插杆28,每个插杆28的底端均与升降板26的上表面相固定,固定筒27和插杆28的设置能够对升降板26进行限位,防止升降板26跟随旋转螺杆25转动。
25.外壳1的内底壁设有转动研磨机构3,转动研磨机构3包括电机二31,电机二31的型号为y90s
‑
2,电机二31固定在外壳1的内底壁,电机二31的输出转轴固定有转动杆32,转动杆32的上端固定有转动平台33,转动平台33的上表面为伞状的倾斜面,方便炉渣滑落,升降板26和研磨层29的底面同样为伞状,研磨层29的底面与转动平台33的上表面相适配,能够更好的对炉渣进行研磨,旋转螺杆25的底端与转动平台33转动连接,旋转螺杆25的底端延伸至转动平台33的内部且与转动平台33转动连接,能够增强转动平台33旋转时的稳定性。
26.外壳1的内壁设有筛分机构4,筛分机构4包括筛板41、导向板42和滑槽44,筛板41的中部固定有套环,套环套接在转动杆32的外表面,能够使筛板41在转动杆32的外表面上下移动,筛板41的边缘处固定有滑块43,滑槽44开设在外壳1的内壁,滑块43滑动在滑槽44的内部,滑槽44的内底壁固定有弹性件45,弹性件45为弹簧,弹性件45的上端与滑块43的底面相固定,滑块43能够在滑槽44的内部上下移动,当有炉渣掉落在筛板41的上表面时,筛板41同样会上下移动产生震动,对炉渣能够起到筛分作用,导向板42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导向板42的设置方便炉渣落至筛板41上表面的中部,有利于对炉渣进行筛分,外壳1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口5,进料口5方便将炉渣放入至外壳1的内部,外壳1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排渣口6,排渣口6方便将筛选出的较大颗粒的炉渣排出外壳1的内部,外壳1的底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出料口7,出料口7的设置方便将过滤完成的炉渣排出,进行集中处理。
27.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炉渣通过进料口5放入至外壳1的内部,由于进料口5位于转动平台33的上方,炉渣会堆积在转动平台33的上表面,此时,控制电机一22和电机二31同时开启,电机一22开启旋转带动锥齿轮一23旋转,锥齿轮一23旋转带动锥齿轮二24旋转,锥齿轮二24旋转带动旋转螺杆25旋转,旋转螺杆25旋转带动升降板26在外壳1的内部上下升降,当升降板26下降至与转动平台33上表面的炉渣相接触时,控制电机一22停止,电机二31旋转带动转动杆32旋转,转动杆32旋转带动转动平台33旋转,进而能够通过转动平台33的旋转对炉渣进行研磨,且研磨层29能够增强炉渣的研磨效果,研磨完成的炉渣经过转动平台33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落至导向板42的上表面,并通过导向板42的上表面落至筛板41的上表面,当炉渣落至筛板41的上表面时,筛板41会通过弹性件45产生震动,进而方便对研磨完成的炉渣进行过滤,过滤至筛板41下方的炉渣经过出料口7排出外壳1的内部,筛板41上方的炉渣经过排渣口6排出外壳1的内部,并通过进料口5重新进入外壳1的内部进行重复研磨,此装置能够对炉渣收集时进行研磨和筛分操作,有利于炉渣的再次回收利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