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

专利检索2022-05-11  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全氟化合物是指c

h链上的h完全被f取代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包括全氟羧酸类、全氟磺酸类、全氟酰胺类等。其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是最为典型的两种全氟化合物。全氟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农药、制革等工业和民用领域,大量的生产及使用导致其最终进入各种环境介质中,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污泥、野生动物及人体体内。全氟化合物属于具有较强生物毒性的环境污染物,主要表现为神经行为毒性、器官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等。全氟化合物具有疏水、疏油等物理化学性质,其中c

f键键能高达110kcal/mol,共价键中氟原子外层电子层中含有三对未成电子,可以有效保护全氟烷基链中的c

f键,使其能够经受很强的酸、碱、热、光照和生物降解等。由于全氟化合物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常规的高级氧化技术(如 o3、uv/h2o2和fenton等)均不能使其有效降解。吸附与膜分离等物理技术虽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全氟化合物,且操作较为简便,但只是将污染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并未有效破坏其分子结构达到无害化。直接光解技术具有清洁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但其脱氟率较低,需要在波长小于200nm的真空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反应,且需要通入氮气、氩气等不含氧的还原性或惰性气体,存在着成本较高的问题;光催化氧化技术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但脱氟过程缓慢且催化效率和稳定性不高,且光催化剂合成工艺较为复杂;电化学法具有强氧化能力和高稳定性,但阳极材料造价昂贵,难以用于实际废水的处理,为此,提出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沉淀组件和净化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进水管、活性炭吸附板、过滤网、第一挡板、y型管、过滤管体、l型管、水泵、第二进水管和u型出水管;
5.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焊接有活性炭吸附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活性炭吸附板的下方焊接有过滤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与内部顶底焊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y型管,所述y型管远离第一挡板的一侧贯穿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远离y型管的一侧焊接有l型管,所述l型管的上表面焊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外侧壁贯穿于l 型管的内侧壁,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u型出水管,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焊接有沉淀组件,所述u型出水管的外侧壁贯穿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沉淀组件的内侧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出水管、第二挡板、第一通孔和厌氧室;
7.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离过滤组件的一侧贯穿有出水管,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底壁和内部顶壁焊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远离出水管的一侧开设有厌氧室。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包括第三壳体、第二通孔、第四壳体、板体、第三通孔、杆体、第二轴承、细沙石注入管、药剂注入管、第五壳体、喷口、第一轴承、细沙石排出管、第六壳体和电机;
9.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贯穿有细沙石注入管,所述第三壳体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细沙石排出管,所述第三壳体远离y型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贯穿于l型管的外侧壁。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底壁中部贯穿有第六壳体,所述第六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轴承焊接有杆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体的上表面焊接有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的外侧壁对称均匀焊接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三通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壳体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壁焊接于第四壳体的内侧壁,所述第四壳体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五壳体,所述第五壳体的两侧对称螺纹连接有四个喷口,所述第五壳体的上表面贯穿有药剂注入管,所述药剂注入管的外侧壁贯穿细沙石注入管的内侧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y型管的内侧壁焊接有过滤管体。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板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6.本装置通过过滤组件中的活性炭吸附板对污染水中的含全氟化合物进行吸附,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利用y型管内的过滤管体进行循环过滤,过滤的水进入到净化组件中,通过细沙石对水质进行细化,通过药剂对水内部进行净化,最后净化水到沉淀组件中,借由厌氧室对水内部的含全氟化合物进行清理,借由出水管将水排出,本装置过滤净化更加全面,更加便于更换过滤、净化设备。
17.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净化组件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y型管内部结构图。
23.附图标记:1、过滤组件;101、第一壳体;11、第一进水管;12、活性炭吸附板;13、过滤网;14、第一挡板;15、y型管;1501、过滤管体;16、l型管;17、水泵;1701、第二进水管;1702、u型出水管;2、沉淀组件;201、第二壳体;21、出水管;22、第二挡板;2201、第一通孔;23、厌氧室;3、净化组件;301、第三壳体;3011、第二通孔;31、第四壳体;3101、板体;3102、第三通孔;3103、杆体;3104、第二轴承;32、细沙石注入管;33、药剂注入管;34、第五壳体;3401、喷口;35、第一轴承;36、细沙石排出管;37、第六壳体;370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6.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含全氟化合物废水的装置,包括过滤组件1、沉淀组件2和净化组件3,过滤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一进水管11、活性炭吸附板12、过滤网13、第一挡板14、y型管15、过滤管体1501、l型管16、水泵17、第二进水管1701和u型出水管1702;
27.第一壳体101的上表面贯穿有第一进水管11,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焊接有活性炭吸附板12,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且位于活性炭吸附板12的下方焊接有过滤网13,第一壳体101的内部底壁与内部顶底焊接有第一挡板14,第一挡板14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y型管15,y型管15远离第一挡板14的一侧贯穿净化组件3,净化组件3远离y型管15的一侧焊接有l型管16,l型管16的上表面焊接有水泵17,水泵17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701,第二进水管1701的外侧壁贯穿于l型管16的内侧壁,水泵17的出水口连通有u型出水管1702,第一壳体101的一侧焊接有沉淀组件2,u型出水管1702的外侧壁贯穿于第一壳体101与沉淀组件2的内侧壁。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沉淀组件2包括第二壳体201、出水管21、第二挡板22、第一通孔2201和厌氧室23;
29.第二壳体201的远离过滤组件1的一侧贯穿有出水管21,第二壳体201的内部底壁和内部顶壁焊接有第二挡板22,第二挡板22远离出水管21的一侧开设有厌氧室23,通过设置出水管21进行排水,通过厌氧室23对水进行降解。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净化组件3包括第三壳体301、第二通孔3011、第四壳体31、板体3101、第三通孔3102、杆体3103、第二轴承3104、细沙石注入管 32、药剂注入管33、第五壳体34、喷口3401、第一轴承35、细沙石排出管36、第六壳体37和电机3701;
31.第一壳体101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三壳体301,第三壳体301的上表面贯穿有细沙石注入管32,第三壳体301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细沙石排出管36,第三壳体301远离y型管1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3011,第二通孔3011的内侧壁贯穿于l型管16的外侧壁,通过细沙石注入管32,对通过y型管15进入到净化组件中的水进行净化,净化完成后通过细沙石排出管36排出。
3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壳体301的内部底壁中部贯穿有第六壳体37,第六壳体37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电机3701,电机3701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轴承35焊接有杆体3103,通过电机
3701的输出轴带动杆体3103的转动。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杆体3103的上表面焊接有第四壳体31,第四壳体31的外侧壁对称均匀焊接有板体3101,板体3101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三通孔 3102,通过板体3101对细沙石进行搅动,通过第三通孔3102进行过滤流通。
3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六壳体37的外侧壁焊接有第二轴承3104,第二轴承 3104的外侧壁焊接于第四壳体31的内侧壁,第四壳体31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五壳体34,第五壳体34的两侧对称螺纹连接有四个喷口3401,第五壳体34的上表面贯穿有药剂注入管33,药剂注入管33的外侧壁贯穿细沙石注入管32的内侧壁,通过第二轴承3104实现第四壳体31的圆周运动,通过喷口3401可以将从药剂注入管33进入到第五壳体34的药剂喷出。
35.在一个实施例中,y型管15的内侧壁焊接有过滤管体1501,通过设置过滤管体1501进行反复过滤。
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挡板22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2201,通过设置第一通孔2201将厌氧室23内的水排出。
37.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组件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控制电机3701和水泵17 启动与关闭的开关组,开关组与外界市电连接,用以为电机3701和水泵17供电。
38.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3701的型号为yx3

100l1

4极。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水泵17的型号为ihg。
40.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操作人员将污水引进第一进水管11内,通过活性炭吸附板12对污水内的含全氟化合物进行吸附,通过过滤网13对污水进行首次过滤,污水进入到y型管15内,利用过滤管体1501对污水进行循环过滤,通过y型管15过滤的水进入到净化组件3,操作人员打开开关启动第六壳体37内的电机3701,电机3701的输出轴带动杆体3103进行转动,连接在杆体3103 上的第四壳体31借由第二轴承3104进行圆周运动,通过板体3101对细沙石进行搅动,通过第三通孔3102对细沙石进行过滤流通,借由药剂注入管33将药剂注入到第五壳体34内,喷口3401将药剂喷出,对污水进行净化,净化的水通过第二通孔3011进入到l型管16内,利用水泵17将净化的水输送到沉淀组件2内,借由厌氧室23对净化水中的含全氟化合物进行清除,通过出水管21 排出。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1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