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3.摩托车具有车架,目前的摩托车车架为一体式焊接或者分两端式焊接,生产加工难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车架,以降低摩托车车架的生产难度。
5.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车架组件、副车架组件和中部车架,所述中部车架包括中部左车架和中部右车架,所述主车架组件与中部左车架和中部右车架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副车架组件与中部左车架和中部右车架均为可拆卸连接。
6.优选地,还包括左下连接轴和右下连接轴,所述左下连接轴的前端端部通过至少一颗螺栓与主车架组件的左下部连接,左下连接轴的后端端部通过至少一颗螺栓与中部左车架的下部连接;
7.所述右下连接轴的前端端部通过至少一颗螺栓与主车架组件的右下部连接,右下连接轴的后端端部通过至少一颗螺栓与中部右车架的下部连接。
8.优选地,所述主车架组件的后上部连接有左固定板,所述左固定板通过至少一颗螺栓与中部左车架的上部连接。
9.优选地,所述主车架组件的后上部连接有右固定板,所述右固定板通过至少一颗螺栓与中部右车架的上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中部左车架的后上部连接左定位块,所述左定位块与副车架组件的左下部通过至少一颗螺栓连接;
11.所述中部右车架的后上部连接有右定位块,所述右定位块与副车架组件的右下部通过至少一颗螺栓连接。
12.优选地,所述中部左车架的上部连接有左固定轴,所述左固定轴与副车架组件的左下部通过螺栓连接。
13.优选地,所述中部右车架的上部连接有右固定轴,所述右固定轴与副车架组件的右下部通过螺栓连接。
14.优选地,还包括左右车架连接杆,所述左右车架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悬挂轴与中部左车架和中部右车架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将车架分为主车架组件、副车架组
件、中部左车架和中部右车架,各部件能够分别生产和分别运输,这样降低生产加工和运输的难度,优化车架的整体外观,使用时,将主车架组件与中部左车架和中部右车架连接,将副车架组件与中部左车架和中部右车架连接,实现车架的整体连接固定,使车架在后期的装配简单。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1
‑
副车架组件,2
‑
主车架组件,3
‑
左下连接轴,4
‑
右下连接轴,5
‑
中部左车架,6
‑
左右车架连接杆,7
‑
中部右车架,8
‑
左定位块,9
‑
右定位块,10
‑
左固定板,11
‑
右固定板,12
‑
右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1.实施例
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车架组件2、副车架组件1和中部车架,所述中部车架包括中部左车架5和中部右车架7,所述主车架组件2与中部左车架5和中部右车架7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副车架组件1与中部左车架5和中部右车架7均为可拆卸连接。
23.本实施例中将车架分为主车架组件2、副车架组件1、中部左车架5和中部右车架7,各部件能够分别生产和分别运输,这样降低生产加工和运输的难度,优化车架的整体外观,使用时,将主车架组件2与中部左车架5和中部右车架7连接,将副车架组件1与中部左车架5和中部右车架7连接,实现车架的整体连接固定,使车架在后期的装配简单。
2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左下连接轴3和右下连接轴4,所述左下连接轴3的前端端部通过两颗螺栓与主车架组件2的左下部连接,左下连接轴3的后端端部通过两颗螺栓与中部左车架5的下部连接;
25.所述右下连接轴4的前端端部通过两颗螺栓与主车架组件2的右下部连接,右下连接轴4的后端端部通过两颗螺栓与中部右车架7的下部连接。
26.本实施例中通过左下连接轴3实现主车架组件2与中部左车架5的连接,设置多颗螺栓固定时,能够使整体连接的稳固性更强。
27.本实施例中通过右下连接轴4实现主车架组件2与中部右车架7的连接,设置多颗螺栓固定时,能够使整体连接的稳固性更强。
28.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车架组件2的后上部连接有左固定板10,所述左固定板10通过两颗螺栓与中部左车架5的上部连接。本实施例中在主车架组件2上设置左固定板10,通过螺栓将左固定板10与中部左车架5进行进一步连接固定,使主车架组件2与中部左车架5连接的稳定性更强。
29.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车架组件2的后上部连接有右固定板11,所述右固定板11通过两颗螺栓与中部右车架7的上部连接。实施例中在主车架组件2上设置右固定板11,通过螺栓将右固定板11与中部右车架7进行进一步连接固定,使主车架组件2与中部右车架7连接的稳定性更强。
30.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左车架5的后上部连接左定位块8,所述左定位块8与副车架组件1的左下部通过两颗螺栓连接;
31.所述中部右车架7的后上部连接有右定位块9,所述右定位块9与副车架组件1的右下部通过两颗螺栓连接。
32.本实施例中设置左定位块8,通过螺栓穿过副车架组件1进入左定位块8实现中部左车架5与副车架组件1的可拆卸连接,设置右定位块9,通过螺栓穿过副车架组件1进入右定位块9实现中部右车架7与副车架组件1的可拆卸连接。
33.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左车架5的上部连接有左固定轴,所述左固定轴与副车架组件1的左下部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使中部左车架5与副车架组件1连接的稳定性更强。
34.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右车架7的上部连接有右固定轴12,所述右固定轴12与副车架组件1的右下部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使中部右车架7与副车架组件1连接的稳定性更强。
3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左右车架连接杆6,所述左右车架连接杆6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悬挂轴与中部左车架5和中部右车架7连接,通过左右车架连接杆6将中部左车架5和中部右车架7,使车架整体连接的稳固性更强。
36.如此通过各部件的配合,使车架整体的连接强度高,性能稳定。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20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