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保压机构以及动力电池保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4



1.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保压机构以及动力电池保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发生改变,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被广大群众认可和青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也不断对电池续航里程和安全提出更多要求。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中最关键的部分,即作为电动汽车的电力驱动源,其安全性和一致性尤为重要,动力电池是由多块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方式组成。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动力电池的保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气缸带动压板垂直压在电池表面,即采用自重挤压的方式对动力电池进行尺寸塑形,另一种是采用两个大理石基板进行水平夹持保压。
3.然而,传统的水平夹持保压方式,当两个大理石基板的间距较大时,其中一个大理石基板容易将电池推到,即在其中一个大理石基板推动动力电池至另一个大理石基板上之前,动力电池在与单个大理石基板接触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掉落,容易导致动力电池受损,从而导致动力电池的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降低动力电池在保压移动过程中掉落的几率的动力电池保压机构以及动力电池保压装置。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动力电池保压机构,包括:基座、电池推动组件以及电池抵压板;所述电池推动组件包括动力源件以及推动件,所述动力源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推动件包括推动夹具、推动杆以及止动器,所述推动夹具用于安放动力电池,所述推动夹具开设有容置空间,所述止动器与所述推动夹具连接,所述止动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动力源件的伸缩端连接,所述推动杆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推动杆开设有止动槽,所述止动器的部分卡设于所述止动槽内;所述电池抵压板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电池抵压板位于所述推动夹具背离所述动力源件的一侧,所述电池抵压板用于与所述动力源件共同保压动力电池。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动器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杆以及弹性止动部,所述推动夹具开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止动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性止动部卡设于所述止动槽。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还包括止动弹簧,所述止动弹簧套设于所述止动器上,所述止动弹簧远离所述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动夹具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夹具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推动件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动力源件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导向杆活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杆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推动组件还包括推动导轨,所述推动导轨位于所述动力源件与所述电池抵压板之间,所述推动导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推动夹具滑动设置于所述推动导轨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推动组件还包括推动滑块,所述推动滑块与所述推动夹具可拆卸连接,所述推动滑块与所述推动导轨滑动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件包括推动电机以及推动抵压板,所述推动电机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推动电机的伸缩气缸与所述推动抵压板连接,以使所述推动抵压板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电池抵压板,所述推动抵压板还用于与所述电池抵压板共同夹持所述动力电池。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夹具包括夹具底座以及两个夹持杆,所述夹具底座与所述推动杆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杆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杆均与所述夹具底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杆用于夹持所述动力电池。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夹具还包括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与所述夹具底座连接,所述夹持气缸还与两个所述夹持杆连接,所述夹持气功用于移动至少一个所述夹持杆,以调节两个所述夹持杆之间夹持间距。
15.一种动力电池保压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保压机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7.在动力源件将推动杆推送至容置空间后,推动杆上的止动槽移动至止动器所在位置,使得推动杆与止动器卡接,便于带动推动夹具朝向电池抵压板移动,直至推动夹具上的动力电池与电池抵压板抵接后,止动器从止动槽内脱离,从而使得动力源件一同与电池抵压板挤压动力电池,而且,在此过程中,动力源件与电池抵压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使得动力电池发生掉落的几率降低,动力源件保持与动力电池非接触,实现了动力电池的非接触式移动,降低了动力电池在移动过程中掉落的几率,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品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保压机构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动力电池保压机构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21.图3为图2所示动力电池保压机构在a5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图1所示动力电池保压机构的电池推动组件的示意图;
23.图5为图1所示动力电池保压机构的推动夹具的示意图;
24.图6为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测厚机构的示意图;
25.图7为图6所示动力电池测厚机构在a6处的放大示意图;
26.图8为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防偏机构的示意图;
27.图9为图8所示动力电池防偏机构在a7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10为图8所示动力电池防偏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9.图11为图10所示动力电池防偏机构在a8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保压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保压机构包括基座、电池推动组件以及电池抵压板。所述电池推动组件包括动力源件以及推动件。所述动力源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推动件包括推动夹具、推动杆以及止动器。所述推动夹具用于安放动力电池,所述推动夹具开设有容置空间。所述止动器与所述推动夹具连接,所述止动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动力源件的伸缩端连接,所述推动杆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推动杆开设有止动槽。所述止动器的部分卡设于所述止动槽内。所述电池抵压板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电池抵压板位于所述推动夹具背离所述动力源件的一侧,所述电池抵压板用于与所述动力源件共同保压动力电池。在动力源件将推动杆推送至容置空间后,推动杆上的止动槽移动至止动器所在位置,使得推动杆与止动器卡接,便于带动推动夹具朝向电池抵压板移动,直至推动夹具上的动力电池与电池抵压板抵接后,止动器从止动槽内脱离,从而使得动力源件一同与电池抵压板挤压动力电池,而且,在此过程中,动力源件与电池抵压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使得动力电池发生掉落的几率降低,动力源件保持与动力电池非接触,实现了动力电池的非接触式移动,降低了动力电池在移动过程中掉落的几率,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品质。
34.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保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5.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保压机构320包括基座32a、电池推动组件32b以及电池抵压板32c。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电池推动组件32b包括动力源件322以及推动件324。所述动力源件322固定在所述基座32a上。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推动件324包括推动夹具324a、推动杆324b以及止动器324c。所述推动夹具324a用于安放动力电池,所述推动夹具324a开设有容置空间324d。所述止动器324c与所述推动夹具324a连接,所述止动器324c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324d内。所述推动杆324b与所述动力源件322的伸缩端连接,所述推动杆324b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324d内,其中,所述推动杆324b开设有止动槽324e,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动槽324e为所述推动杆324b表面上的环形凹槽。所述止动器324c的部分卡设于所述止动槽324e内。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与所述基座32a连接,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位于
所述推动夹具324a背离所述动力源件322的一侧,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用于与所述动力源件322共同保压动力电池。
36.在本实施例中,在动力源件322将推动杆324b推送至容置空间324d后,推动杆324b上的止动槽324e移动至止动器324c所在位置,使得推动杆324b与止动器324c卡接,便于带动推动夹具324a朝向电池抵压板32c移动,直至推动夹具324a上的动力电池与电池抵压板32c抵接后,止动器324c从止动槽324e内脱离,从而使得动力源件322一同与电池抵压板32c挤压动力电池,而且,在此过程中,动力源件322与电池抵压板32c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使得动力电池发生掉落的几率降低,动力源件322保持与动力电池非接触,实现了动力电池的非接触式移动,降低了动力电池在移动过程中掉落的几率,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品质。其中,保压操作是电池抵压板32c与推动抵压板在指定压力下,保持压力不变情况下挤压动力电池压力一段时间,以使动力电池达到指定的厚度尺寸。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止动器324c包括相互连接的止动杆3242以及弹性止动部3244,所述推动夹具324a开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324d连通的安装孔324f,所述止动杆324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324f内,所述弹性止动部3244卡设于所述止动槽324e。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动杆3242穿过所述安装孔324f,使得所述止动杆3242卡设在所述安装孔324f内,即所述止动杆3242与所述推动夹具324a连接,便于将所述止动杆3242安装在所述推动夹具324a上。所述弹性止动部3244在所述止动杆3242的带动下,伸入所述容置空间324d内,借助于所述弹性止动部3244的弹性形变能力。当所述推动杆324b伸入所述容置空间324d内时,所述弹性止动部3244的部分收容在所述止动槽324e内,使得所述弹性止动部3244与所述推动杆324b卡接,便于通过所述推动杆324b推动所述推动夹具324a。而当所述推动夹具324a移动至靠近所述电池抵压板32c时,所述弹性止动部3244从所述止动槽324e内脱离,此时便于所述动力源件322向所述动力电池移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动杆3242与所述推动杆324b相互垂直设置,便于所述止动杆3242对所述推动杆324b进行止动,即通过所述止动槽324e实现所述止动杆3242与所述推动杆324b的卡接。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推动件324还包括止动弹簧324g,所述止动弹簧324g套设于所述止动器324c上,所述止动弹簧324g远离所述推动杆324b的一端与所述推动夹具324a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动弹簧324g设置在所述止动器324c的表面上,所述止动弹簧324g环形套在所述止动器324c的表面上,当所述止动器324c的部分卡设在所述止动槽324e内时,所述止动器324c被所述推动杆324b挤压,所述止动弹簧324g发生形变,便于所述止动器324c相对于所述推动夹具324a活动,从而便于所述止动器324c进入或者脱离于所述推动杆324b的止动槽324e,例如,在所述止动器324c的部分卡设在所述止动槽324e内时,所述止动弹簧324g形变后产生朝向所述推动杆324b的弹力,便于所述止动器324c的部分嵌置于所述止动槽324e内;而需要所述止动器324c从所述止动槽324e内脱离时,所述止动弹簧324g被所述推动杆324b挤压,使得所述止动弹簧324g的长度减小,从而使得所述止动器324c远离所述推动杆324b,进而使得所述止动器324c靠近所述推动杆324b的一端远离所述止动槽324e,便于所述止动器324c与所述推动杆324b之间的止动。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所述推动夹具324a开设有导向孔324h,所述推动件324还包括导向杆324i,所述导向杆324i与所述动力源件322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导向杆324i活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杆324i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324h的开口
朝向所述动力源件322,即所述导向孔324h的开口朝向所述导向杆324i,所述导向孔324h与所述导向杆324i配合使用,所述导向杆324i与所述动力源件322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导向杆324i位于所述动力源件32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之间。在所述动力源件322的伸缩端伸缩时,即所述动力源件322的伸缩端通过所述推动杆324b推动所述推动夹具324a,所述动力源件322的伸缩端还通过所述导向杆324i与所述推动夹具324a活动连接,便于所述推动夹具324a在所述导向杆324i的导向作用下移动,从而便于所述推动夹具324a沿指定方向移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杆324i与所述推动杆324b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导向杆324i垂直与所述导向杆324i,便于在所述导向杆324i的导向作用下移动,而且,所述导向杆324i同时也为所述推动夹具324a提供支撑力,降低了所述推动杆324b受到的重力挤压而损坏的几率,延长了所述动力电池保压机构的使用寿命。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电池推动组件32b还包括推动导轨326,所述推动导轨326位于所述动力源件32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之间,所述推动导轨326与所述基座32a连接,所述推动夹具324a滑动设置于所述推动导轨326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导轨326为所述推动夹具324a提供移动导向,所述推动导轨326位于所述动力源件32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之间,而且,所述推动导轨326与所述推动杆324b相互平行设置,在所述推动杆324b推动所述推动夹具324a移动时,所述推动夹具324a沿着所述推动导轨326的方向进行移动,便于所述推动夹具324a在所述动力源件32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之间沿指定防方向移动。这样,在所述推动导轨326的引导下,所述推动夹具324a保持与所述动力源件322以及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相互平行,确保了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动力源件32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之间稳定移动。
4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电池推动组件32b还包括推动滑块328,所述推动滑块328与所述推动夹具324a可拆卸连接,所述推动滑块328与所述推动导轨326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滑块328作为所述推动夹具324a的延伸部分,所述推动夹具324a通过所述推动滑块328与所述推动导轨326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滑块328将所述推动夹具324a与所述推动导轨326分隔,减少了所述推动夹具324a在所述推动导轨326上的摩擦损耗,以降低所述推动夹具324a更换的频率。其中,所述推动夹具324a与所述推动滑块328可拆卸连接,通过更换所述推动滑块328,即可延长所述推动夹具324a的使用寿命,毕竟所述推动夹具324a是用于夹持动力电池的,其上有较多的夹持结构,经常性地更换所述推动夹具324a将提高成本。因此,通过可拆卸的推动滑块328,一方面更换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动力源件322包括推动电机3222以及推动抵压板3224,所述推动电机3222与所述基座32a连接,所述推动电机3222的伸缩气缸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连接,以使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电池抵压板32c,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还用于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共同夹持所述动力电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电机3222为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提供推动动力,即所述推动电机3222作为动力源,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保持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相互平行,使得所述推动夹具324a上的动力电池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保持以及所述电池抵压板32c均平行。在所述推动电机3222工作时,所述推动电机3222的伸缩气缸推动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朝向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移动,便于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保压处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与所述电池
抵压板32c上均设置有大理石基板,便于提高对所述动力电池的保压平整性。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推动夹具324a包括夹具底座3246以及两个夹持杆3248,所述夹具底座3246与所述推动杆324b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均与所述夹具底座3246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用于夹持所述动力电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底座3246通过所述推动滑块328与所述推动导轨326连接,所述夹具底座3246作为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的支撑部件,所述夹具底座3246将所述夹持杆3248与所述推动导轨326分隔,使得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与所述推动导轨326对称设置,即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与所述推动导轨326分别位于所述夹具底座3246的两侧。在所述夹具底座3246被所述推动杆324b带动移动时,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将所述动力电池夹持,便于将所述动力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夹具底座3246上,从而便于稳定移动所述推动夹具324a上的动力电池,提高了所述动力电池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4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推动夹具324a还包括夹持气缸3241,所述夹持气缸3241与所述夹具底座3246连接,所述夹持气缸3241还与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连接,所述夹持气功用于移动至少一个所述夹持杆3248,以调节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之间夹持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气缸3241为所述夹持杆3248的转动提供动力,所述夹持气缸3241用于调整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的转动,便于改变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之间的间距,例如,所述夹持气缸3241转动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从而便于将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所述夹具底座3246上,进而便于两个所述夹持杆3248夹持不同规格的动力电池,提高了所述动力电池保压机构的适配性。
45.可以理解的,动力电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保压处理,还需要对保压处理后的电池厚度进行检测,电池的厚度测量采用接触式测量的方式。然而,传统的测量电池厚度,需要在保压完成后再进行,导致动力电池的测厚时间较长,从而导致动力电池的测厚效率下降,进而导致动力电池的检测成本增大。
46.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测量效率,请参阅图6,所述动力电池保压机构320还包括电池测厚组件32d。所述电池测厚组件32d包括动力源件322、推动件324以及测厚件321。所述动力源件322包括推动电机3222以及推动抵压板3224。所述推动电机3222与所述基座32a连接,所述推动电机3222的伸缩气缸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连接,以使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推动电机3222。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与所述推动件324连接,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用于推动所述推动件324。所述推动件324用于安装动力电池。请一并参阅图7,所述测厚件321包括测厚传感器3212以及压力传感器3214。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连接,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的输出端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背离所述推动电机3222的一面平行设置,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与所述动力电池错位设置,以避免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与所述动力电池发送碰撞而损坏。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分别与所述推动电机3222的伸缩气缸以及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用于采集挤压于所述动力电池上的压力。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相对设置,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用于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共同保压所述动力电池,所述电池抵压板32c还用于与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采集所述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
47.在本实施例中,在推动电机3222推动推动抵压板3224朝向电池抵压板32c移动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3214实时检测到推动电机3222的伸缩气缸施加在动力电池上的压力,
确保动力电池保压时的受压一致,而在动力电池进行保压时,测厚传感器3212跟随推动抵压板3224移动,根据移动距离的变化,实现对动力电池保压完成后的厚度的采集,便于在动力电池保压完成的同时检测到其厚度,减少了对动力电池的测厚时间,提高了对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测量效率。其中,对于动力电池的测厚可以是在保压操作之前,也可以是在保压操作过程中,尤其是要在保压操作完成的同时测量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保压操作是电池抵压板32c与推动抵压板3224在指定压力下,保持压力不变情况下挤压动力电池压力一段时间,以使动力电池达到指定的厚度尺寸。
48.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动力电池的挤压力,在挤压力达到动力电池的保压力时,所述测厚传感器实现对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进行检测,以确保在保压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对经过保压操作的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进行准确采集。而且,推动电机、压力传感器以及测厚传感器之间有一个反馈回路,即在测厚传感器检测到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没有达到保压厚度时,向推动电机的控制器发送增大压力信号,直至动力电池的厚度达到预定的保压厚度,压力传感器将此时对动力电池的压力反馈至推动电机的控制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对动力电池进行保压测厚之前,可以使用一些有预定的保压厚度测试板,模拟动力电池在达到预定的保压厚度时推动电机的输出情况,以减少动力电池的浪费。
4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在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上的投影与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上的投影分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相对设置,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所述推动件324,即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之间设置有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的配合使用下,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根据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上反射回来的激光计算距离,而且,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设置在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上,便于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用于计算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用于计算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之间的距离,进而便于在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对所述动力电池保压完成后,计算出所述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在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在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上的投影与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上的投影分隔设置,使得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的输出端对准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从而使得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发出的激光直接打到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上,进而使得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发出的激光不被所述动力电池阻挡。这样,在所述电池抵压板32c、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以及所述动力电池保持相互平行的情况下,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能够准确测算出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准确测算出所述动力电池在保压处理后的厚度,提高了对所述动力电池厚度测量的准确度。
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测厚件321还包括测厚垫片3216,所述测厚垫片3216位于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之间,所述测厚垫片3216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以及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厚垫片3216位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背离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的一面,所述测厚垫片3216的一面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连接,所述测厚垫片3216的另一面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连接,所述测厚垫片3216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连接的一面作为所述测厚垫片3216的安装面,所述测厚垫片3216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连接的一面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的缓冲面。所述测厚垫
片3216将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分隔,减少了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之间的刚性碰撞,从而减少了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因碰撞而造成的损耗,延长了所述压力传感器3214的使用寿命。
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位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侧边,所述测厚件321还包括承托板3218,所述承托板3218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侧边连接,所述承托板3218还与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靠近所述基座32a的一面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所在的位置位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侧边,使得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通过侧边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侧边连接,此时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在自重下将产生朝向所述基座32a移动的趋势,容易导致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发生位置偏移,从而容易导致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的测厚准确度下降。为了减少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在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侧边的偏位情况,在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侧边设置所述承托板3218,在所述承托板3218的支撑下,为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提供一个与重力相反的支撑力,降低了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向下运动的趋势,从而提高了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在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侧边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所述测厚传感器3212对所述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检测准确性。
52.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基座平行设置,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测厚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测厚传感器抵接,所述支撑面为所述测厚传感器提供支撑力,而且,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基座平行设置,使得所述支撑面为所述测厚传感器提供的支撑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便于为所述测厚传感器提供最大的支撑力,进一步降低了所述测厚传感器向下运动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测厚传感器在所述推动抵压板的侧边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测厚传感器对所述动力电池的保压厚度检测准确性。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电池测厚组件32d还包括出料传感器323,所述出料传感器323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以及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所述出料传感器323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传感器323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连接,所述出料传感器323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相对设置,所述出料传感器323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动力电池所在空间,且所述出料传感器323的输出端与所述基座32a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动力电池的顶部与所述基座32a之间的距离,便于在所述动力电池从所述推动件324上取出后,所述出料传感器323检测到反射信号,从而便于确定所述动力电池被取下,进而对所述动力电池的下料情况进行监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传感器还可以与所述推动抵压板连接,作用与上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5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述电池测厚组件32d还包括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可拆卸连接的出料衔接板325,所述出料衔接板325位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背离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一面,所述出料衔接板325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背离所述基座32a的一面平齐,所述安装面设置有所述出料传感器3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衔接板325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连接,而且,所述出料衔接板325的安装面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的顶部保持平行,使得位于所述安装面上的出料传感器323高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便于所述出料传感器323的输出端对所述动力电池的出料进行监测,避免了所述出料传感器323的输出端被所述电池抵压板32c所阻挡,从而便于准确监测所述动力电池的出料情况。
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动力源件322还包括第一大理石基板3226,所述第一大理石基板3226位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背离所述推动电机3222的一面,所述第一大理石基板3226用于挤压所述动力电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大理石基板3226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连接,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通过所述第一大理石基板3226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挤压,确保了所述动力电池靠近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一面受力均匀,即所述动力电池靠近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一面的各个位置上的受力相同,使得所述动力电池靠近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一面在保压过程中保持整齐,避免了所述动力电池靠近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一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所述动力电池的良品率。
56.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述电池抵压板32c包括相互连接的抵压板体3228以及第二大理石基板3221,所述抵压板体3228与所述基座32a连接,所述第二大理石基板3221位于所述抵压板体3228靠近所述第一大理石基板3226的一面,所述第二大理石基板3221用于与所述第一大理石基板3226共同挤压所述动力电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大理石基板3221与所述抵压板体3228连接,所述抵压板体3228通过所述第二大理石基板3221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挤压,确保了所述动力电池靠近所述抵压板体3228的一面受力均匀,即所述动力电池靠近所述抵压板体3228的一面的各个位置上的受力相同,使得所述动力电池靠近所述抵压板体3228的一面在保压过程中保持整齐,避免了所述动力电池靠近所述抵压板体3228的一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所述动力电池的良品率。其中,所述第一大理石基板3226和所述第二大理石基板3221均采用大理石材质,借助于大理石自身的耐压以及平整特性,使得所述动力电池的两个相对面在保压时能保持平行挤压,进一步确保了所述动力电池的表面保压后具有较好的平整度。
57.还有,动力电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机械手将动力电池抓取后放置于保压设备的基台上,之后再对动力电池进行保压操作。然而,传统的保压设备上的动力电池,一旦在开始保压前放置发生偏转,将会导致动力电池的挤压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动力电池的表面受压不均匀,进而导致动力电池的合格率大幅下降。
58.为了提高动力电池安置摆放的正对度,请参阅图8,所述动力电池保压机构320还包括电池防偏组件32e。所述电池防偏组件32e包括动力源件322、推动件324以及防偏件327。所述动力源件322包括推动电机3222以及推动抵压板3224。所述推动电机3222与所述基座32a连接,所述推动电机3222的伸缩气缸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连接,以使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远离或者靠近所述推动电机3222。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与所述推动件324连接,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用于推动所述推动件324。所述推动件324用于安装动力电池。请一并参阅图9,所述防偏件327包括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均与所述基座32a连接,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相互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的输出端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厚度相等。所述电池抵压板32c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相对设置,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用于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共同保压所述动力电池。
59.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动力电池进行保压前,动力电池被放置于推动件324上,此时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的输出端与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的输出端用于分别检测动力电池的两侧面的偏转情况,以确保动力电池的两侧面分别与推动抵压板3224以及电池抵压板32c
平行,使得动力电池的两面分别正对推动抵压板3224以及电池抵压板32c,提高了动力电池安置摆放的正对度,以减少动力电池发生摆放偏转的情况,同时便于向警报系统发送位置偏转警告,以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其中,对于动力电池的防偏是在保压操作之前,确保动力电池在保压操作之前不发生偏转。保压操作是电池抵压板32c与推动抵压板3224在指定压力下,保持压力不变情况下挤压动力电池压力一段时间,以使动力电池达到指定的厚度尺寸。
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电池防偏组件32e还包括调位支架329,所述调位支架329与所述防偏件327连接,所述调位支架329开设有第一腰型孔3292,所述基座32a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对应的第一插销孔3294,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以及所述第一插销孔3294用于穿设第一插销,以使所述第一插销在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内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位支架329位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形成的安置空间外,例如,所述调位支架329位于所述基座32a的侧边,使得所述调位支架329上设置的防偏件327远离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以及所述电池抵压板32c,避免了所述防偏件327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以及所述电池抵压板32c的碰撞。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与所述第一插销孔3294对齐,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和所述第一插销孔3294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插销,便于所述第一插销在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内滑动,例如,在对所述防偏件327进行输出位置调整时,即调整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的输出激光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或者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的距离,通过移动所述调位支架329,使得所述调位支架329在所述第一插销的支撑下沿着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的延伸方向移动杆,从而实现了所述调位支架329对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在基座32a上的位置调整。
6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所述第一插销孔3294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插销的数量均为多个,各所述第一插销孔3294均与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对齐,且每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插销孔3294内分别穿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插销,以提高所述调位支架329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62.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所述调位支架329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连通的安装避位空间3296,所述安装避位空间3296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插销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避位空间3296用于所述第一插销的安装,通过将所述第一插销伸入所述安装避位空间3296内,之后再将所述第一插销依次对准所述第一腰型孔3292以及所述第一插销孔3294,便于为所述第一插销将所述调位支架329安装在所述基座32a上提供避位空间,使得所述调位支架329的安装便捷。
6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均与所述调位支架329可拆卸连接,例如,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电池防偏组件32e还包括两个安装杆3298以及两个安装滑块3291,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分别与一所述安装滑块3291连接,每一所述安装滑块3291各开设有一安装孔3293,每一所述安装杆3298穿设于一所述安装孔3293内,各所述安装杆3298均与所述调位支架329连接。所述安装滑块3291与所述安装杆3298的安装通过所述安装孔3293实现,即所述安装杆3298的一端与所述调位支架329连接,所述安装杆329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3293,使得所述安装杆3298穿设于所述安装孔3293内,从而实现了所述安装杆3298与所述安装滑
块3291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了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与所述调位支架329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进行维护。
6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所述安装杆3298包括相互连接的杆体3295以及限位部3297,所述调位支架329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329a和第二凹槽329b,所述杆体3295分别穿设于所述安装孔3293以及所述第一凹槽329a内,所述限位部3297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329b内,其中,所述限位部3297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3295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3293以及所述第一凹槽329a内分别收容有所述杆体3295的部分,使得所述杆体3295分别与所述安装滑块3291以及所述调位支架329卡接,而且,所述限位部3297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329b内,使得所述限位部3297同时也卡设在所述调位支架329上。这样,在所述限位部3297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3295的直径的情况下,所述限位部3297被限制在所述第二凹槽329b内,使得所述安装杆3298与所述调位支架329连接的一端安装稳定,而所述安装杆3298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29a外的部分用于所述安装滑块3291移动,便于对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65.又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所述调位支架329开设有两个滑动槽329c,每一所述安装滑块3291的部分滑动设置于一所述滑动槽329c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329c内收容有所述安装滑块3291的部分,使得所述安装滑块3291在所述调位支架329上的滑动被所述滑动槽329c所导向,即所述滑动槽329c对所述安装滑块3291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确保了所述安装滑块3291的滑动方向稳定。其中,所述安装滑块3291沿所述滑动槽329c滑动的方向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以及所述电池抵压板32c均垂直,进一步便于调整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之间的相对位置。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安装滑块3291开设有第二腰型孔329d,所述调位支架329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腰型孔329d对应的第二插销孔329e,所述第二腰型孔329d以及所述第二插销孔329e用于穿设第二插销,以使所述第二插销在所述第二腰型孔329d内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腰型孔329d与所述第二插销孔329e对应,所述第二插销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腰型孔329d以及所述第二插销孔329e内,所述第二插销在所述第二腰型孔329d内的部分可移动,而且,所述第二腰型孔329d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推动抵压板3224以及所述电池抵压板32c均垂直,便于对所述安装滑块3291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同时也便于对所述安装滑块3291在所述调位支架329上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也便于对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微调。
6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销孔329e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插销孔329e均匀分布于所述调位支架329上,且多个所述第二插销孔329e的分布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抵压板32c。通过调整所述第二插销在所述第二插销孔329e内的位置,便于对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进行多位置调整,增大了所述第一防偏传感器3272以及所述第二防偏传感器3274在所述调位支架329上的位置调整长度。
6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保压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保压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保压机构包括基座、电池推动组件以及电池抵压板。所述电池推动组件包括动力源件以及推动件。所述动力源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推动件包括推动夹具、推动杆以及止动器。所述推动夹具用于安放动力电
池,所述推动夹具开设有容置空间。所述止动器与所述推动夹具连接,所述止动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动力源件的伸缩端连接,所述推动杆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推动杆开设有止动槽。所述止动器的部分卡设于所述止动槽内。所述电池抵压板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电池抵压板位于所述推动夹具背离所述动力源件的一侧,所述电池抵压板用于与所述动力源件共同保压动力电池。在动力源件将推动杆推送至容置空间后,推动杆上的止动槽移动至止动器所在位置,使得推动杆与止动器卡接,便于带动推动夹具朝向电池抵压板移动,直至推动夹具上的动力电池与电池抵压板抵接后,止动器从止动槽内脱离,从而使得动力源件一同与电池抵压板挤压动力电池,而且,在此过程中,动力源件与电池抵压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使得动力电池发生掉落的几率降低,动力源件保持与动力电池非接触,实现了动力电池的非接触式移动,降低了动力电池在移动过程中掉落的几率,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品质。
6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25943.html

最新回复(0)